陳華玲
摘 要:好的課堂禮儀習慣能很大程度決定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而習慣的教育與培養是一件難且需要反復的事情,采用微課的形式分主題錄制課堂中的禮儀,組織集體學習,既能讓教師們統一指導學生,又能讓學生們直觀地模仿對象;同時因為微課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簡短性、趣味性,因此能讓學生們樂意學,主動學,有效防止以往教師苦口婆心嘮叨的現象出現,大大提高教育與培養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課堂禮儀習慣;主題教育
一、微課教育的源起
課堂禮儀習慣很大程度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體現學校的學習風氣和狀態。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實驗小學正處迅速擴大規模的階段,每年開學都有大量的新學生和新教師加入學校群體。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禮儀習慣,學校制定了系列的制度,針對班級管理工作開展了多方位的培訓,也采取了多角度的獎罰措施,可是,幾年下來,學生們的課堂禮儀習慣總是離我們預期的有一定差距。
為了弄明白這其中的原因,找到解決的對策,筆者走進各班去觀察和調研,在一周的觀察中有了些發現:課堂禮儀習慣很好的班級,不論哪節課,教師對習慣部分發出的是相同的指令,且班級有詳細的班規。而情況不太好的班級,不同的教師上課有不同的習慣口令,且個別班級教師沒有規范的課堂禮儀要求和指令。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采取了系列措施,首先,針對“課前準備”這個主題,寫了份詳細的動作規范要求和師生問候要求,在全校教師會上講解并布置下去,要求各班統一實施,并安排專人進行檢查和督促。原以為這回可以有效地解決發現的問題,但一周過去了,效果并不明顯,甚至讓筆者有些失望,同樣的“劇本”到了各班生成的畫面差異很大,原因有二:一是教師們自身對劇本的理解有差異,二是學生對老師的要求的理解有差異。如何才能讓“劇本”不走樣呢?如果有示范是不是會好些呢?難道每個班都要派人去演,還是把大家全部集中來演?課前、課中、課后都有禮儀,不同的課又有不同的禮儀,走了這批學生,又有新的學生、新的教師,難道又去演?有沒有什么辦法只需要示范一次,就可以顧及全部的師生,又可以留給后來的人呢?錄像、視頻、微課,順著這樣的思路我找到了出路。錄微課,既可以將規范動作錄下來,統一觀看,又可以惠及后續教育。
二、微課教育初試行
學生的習慣培養耽誤不起,說干就干,拿著學校簡單的機器,筆者找了幾名會拍攝和簡單視頻剪輯的教師,開始了我們的微課之旅。
1.分版塊、定主題
通過之前的學習,筆者了解到微課是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的濃縮。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獨立地對之進行學習。每節微課的時間控制在5~8分鐘(小學)是最合適的。所以,筆者將學生的課堂禮儀習慣分成不同的主題進行拍攝,如課前禮儀、課中禮儀、課后禮儀、專用教室上課禮儀、室外課禮儀、公開課禮儀、活動課禮儀等。一個主題禮儀獨立拍攝成為一節微課。
2.選演員、定細節
這個微課和普通的微課還是有一定的區別,重點不在講解而是示范,如動作的示范、口令的示范等,所以演員是很重要的,必須挑選課堂禮儀習慣較好的、執行力較強的班級以及口令清晰大方的教師作為主要演員。為了保證效果,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讓學生們愿意看,還得有吸引力或是趣味性,于是學校的吉祥物成了微課里的解說員,并由精挑細選的可愛童聲為吉祥物配音。為了凸顯個別細節的禮儀規范,必須讓動態的畫面和靜態的畫面結合出現,同時配上順口、易記的簡短字幕,以達到加深印象、強化記憶的目的。因部分畫面是沒有聲音的,為了整體的效果更好,還得給整個微課配上合適的音樂。
3.觀微課、學禮儀
當一集微課剪輯成型后,就將正式開始課堂禮儀的微課教育,這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個步驟。觀看的時間、人員、形式能決定微課教育的成敗,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效果,微課的觀看時間定在了午讀的時間,因為午休過后,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且馬上有課可進行實踐,另要求全部教師都進班級和學生一起觀看。這是因為課堂禮儀只有教師自身清楚了,才能要求和指導學生。第三個要求便是各班按照微課中的各個課堂禮儀進行學習和模仿練習。這樣便可以在全校統一基本的課堂禮儀,不論哪個教師走到哪個班,都不會出現弄混以往的了禮儀或是搞不清各班的禮儀等情況,也避免了教師一人一套的搞法弄暈學生的情況。
4.以評比促鞏固
21天養成一個習慣,在前期的學習和練習過后,就進入強化與鞏固階段。這也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所以筆者又采取了系列相關措施:
一是抓典型,肯定做得最好的,找到存在明顯問題的班級和學生,及時反饋。二是評優評先,要求各班教師在近階段重點關注本次主題,明確地給予各班學生評價和指導,按周評出常規優秀班級。三是組織教師投票活動,一階段進行一次主題投票,選出年級組最佳班級,強調教師關注,激發學生積極性。四是意識強化,將微課視頻放在學校的大屏幕滾動播放,使之深深進入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眼中、腦中,全方位為課堂禮儀教育服務。五則是階段性反復鞏固,反復記憶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習慣也是如此,所以,一個小階段進行一次主題教育,幾個主題結束后還需要對前面的主題進行反復教育,以達到最佳效果。
三、微課教育前期效果
目前學校的課堂禮儀習慣的微課教育已進行兩個主題,分別是課前準備和專用教室上課的禮儀,從各班調研情況和教師們的反饋看,效果是可喜的。
一是微課教育給教師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其直觀、可視的特性和細致到位的細節處理使得示范清晰、到位,教師們的訓練變得輕松有效。特別是新教師的課堂組織更加自信和得心應手了。二是微課教育的模式帶來了新的氣象,其趣味性讓學生們喜歡看、愿意學,其內容的規范性使學生們對動作和口令的學習能一步到位,不會產生理解誤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三是教師反饋說,要是微課教育能在一年級開學第一周,習慣還沒有形成時進行,效果肯定會更好。
四、微課教育后續思考
在這樣的信息時代,我們的教育已經不能停留在說教的層次上了,而微課的特點使得教育有著目的明確,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等特點,在學生習慣經常反復和學校教育對象總在不斷更新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優質的教育方式。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若是能將學校的一日常規禮儀分別錄制成微課,如晨讀、上課、課間、就餐、午休、路隊、活動、接待等都分版塊、分主題錄制成精致的微課;如果能讓一年級的學生們在走進校園的第一天或者之前就一一觀看學習,如果能讓新進的教師們也能在上崗之前進行觀看和學習;如果能讓學生的家長們也跟著一起觀看和學習,我們又怎么會擔心新教師們的課堂組織和班級管理總是混亂的?又何須擔心家長們不知道如何配合學校進行習慣培養?更不需擔心學生們聽不明白、做不對……
寓教于樂是小學階段乃至整個教育十分重要的方法與手段,因此要將這種常規性與基礎性的教育內容做成簡短的電視劇似的微課,以讓其趣味性、簡短性、針對性等都極其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發展狀態。學生對每一個事物的第一印象都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其對此的認知與習慣。所以,在入學第一課時我們大可把學生們的第一次習慣教育做得規范、有趣、清晰、明了。讓學生們能愉快而又輕松地步入小學生活。
參考文獻:
[1]趙國忠,傅一岑.微課:課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薛瑞萍.薛瑞萍班級日志:心平氣和的一年級[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