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婕
摘要:如今的大學生,普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運動具有緩解壓力、舒緩身心的功能作用,而籃球作為大學校園中最受學生喜愛的運動之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本文首先簡單地闡述了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詳細地探討了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籃球運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正面影響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思想,尤其是當前大學生中“95后”占據主體,思想獨特、具有個性的大學生特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業的壓力、不良的成長環境等又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導致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大量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表明,適當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幫助解決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籃球運動在大學校園中有著非常雄厚的學生基礎,是大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運動之一,為此,高校應當積極地通過籃球運動來配合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現階段大學生較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當前高校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來看,將近20.0%的大學生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生數量逐年上升,程度也逐年加重[1]。縱觀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類型多種多樣,綜合概括起來主要有抑郁、焦慮、壓抑、人際關系障礙、多疑、敏感等。而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比較多,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環境的原因,還有學校方面和社會環境的原因等。培養一名大學生,既要提高其知識水平,增強其技能操作,又要培養良好精神品質,實現綜合發展。因此,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加以應對。
二、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一)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
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情緒狀態會有較為明顯地改善,這些改善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另一個是體驗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再者是體驗人際交流時的愉悅感。首先,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籃球是一項團隊型的體育運動,在參與的過程中,正確認識籃球這項運動,并將全部精力投入在運動中,可以暫時忘卻之前的煩惱,憂愁、緊張、壓抑的情緒也可得到有效地緩解,充分地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其次,體驗運動帶來的成就感。籃球是一項有勝負的體育運動項目,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依靠自己嫻熟的球技,努力團結隊友,則容易在籃球運動中獲勝,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這種喜悅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情緒的改善。第三,體驗人際交流時的愉悅感。在籃球運動中,要求參與者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精神,只有團隊協作,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團隊變得更加出色。而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對策,以此更好地面對強大的對手,這就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聯絡感情,增強團隊的認同感。
(二)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之余,積極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可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增強。首先,籃球運動有利于完善個性心理特征。在籃球運動中,既需要“自私”,又需要“無私”,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往往可以將“自私”和“無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2]。同時,籃球運動對抗激烈、場上形勢多變,需要參與者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以便形成更加有效的得分。因此,在籃球運動中,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將會不斷完善。其次,籃球運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相關數據顯示,籃球運動中每次進攻的成功率大約在40%左右,而失敗的可能性則高達60%[3]。因此,大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的時候,進攻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籃球運動也的確是“失敗--成功-失敗-成功”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對大學生的抗擊打、抗壓以及抗挫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籃球運動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大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除了可以增強身體素質之外,還可以調節負面情緒、協調人際關系、提升抗挫折能力,這就對大學生精神面貌的改善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能夠幫助大學生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去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三、結語
總而言之,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具有廣泛群眾參與的體育運動,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籃球運動中,通過籃球運動特有的“功能”,可以實現調節負面情緒、協調人際關系、提升抗挫折能力、改善精神面貌等目的,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慧升.簡析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5):71-71.
[2]孔祥蛟.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48(36):125-126.
[3]何大海.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1):22-23.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