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英
摘要:作為一項周期性項目,皮劃艇項目對于運動員的協調能力和技術動作有著嚴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從皮劃艇運動項目在競技比賽中的基本特征出發,探究其訓練規律以及訓練方法,以期對提高皮劃艇運動員科學訓練水平有所助益。
關鍵詞:皮劃艇運動;項目特征;訓練規律;策略
一、皮劃艇運動項目特征
皮劃艇項目作為一項團體運動,其在競技過程中對于運動員的技術、體能、心理以及團體的配合能力有著特殊的要求。在競技比賽中皮劃艇項目特征主要表現為:(1)技術特征。在靜水項目中,劃槳的頻率是影響皮劃艇前進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是運動員技術動作的集中體現。在劃槳過程中,運動員的體能素質會形成一個最佳槳頻,并在整體的配合下實現高速前進,當然并不是槳頻越高越好,超過最佳槳頻,不僅會對運動員的體能造成過度消耗,也會影響皮劃艇左右側的對稱性,因此,在訓練中,教練員應該根據運動員的體能,以及項目特點設計技術動作,以保證競技中的技術效果。(2)體能特征。根據人體能量的一般代謝規律,在皮劃艇運動項目中,運動員的能量代謝主要以無氧代謝為主,運動員在運動中能夠表現出極大的爆發力,但是在運動中乳酸作為主要的供能方式,運動員需要對乳酸的進行克服,提高肌肉的耐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劃槳過程中保持速度,并達到理想成績。(3)心理特征。心理素質是影響運動員潛能發揮的關鍵性因素,也是項目訓練中最難形成的素質,在皮劃艇項目中,運動員良好技術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基礎上,缺乏心理素質的支撐,運動員難以在周期性地運動中形成強烈的動機,也無法在競技比賽中發揮團隊精神。因此,在皮劃艇項目中,運動員的心理特征主要呈現為堅持不懈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精神。而教練員在技術指導、體能訓練過程中,應對其心理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
二、皮劃艇運動項目的訓練規律
根據皮劃艇項目的競技特征,在日常訓練中,教練員應該結合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以及皮劃艇項目的基本要求探究訓練規律,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在皮劃艇項目中,體能訓練是關鍵,因此,教練員應以有氧能力訓練為基礎,結合運動員的能量代謝規律,以及項目的比賽距離和時間制定訓練方案。一直以來,許多教練員都堅持以無氧訓練為主,認為在皮劃艇項目競技中,運動員的能量代謝方式主要為無氧供給,因此將提高肌肉的抗酸能力作為主要內容,這樣的訓練由于過分重視無氧訓練,使得運動員的間歇訓練時間較長,在遇到長距離比賽項目時,難以形成有氧供給,影響了肌肉耐力。針對此,在皮劃艇項目中,教練員應該利用有氧訓練方案,強化體能,提高有氧供能速率,提高身日對乳酸的分解和清除能力,克服乳酸的阻礙,完成從無氧代謝到有氧代謝的過渡,以應對長距離的皮劃艇項目。此外,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還應該將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合,利用專項訓練,針對性地改善肌肉附屬結構的支撐強度、內臟結構,這樣才能夠保證良好的競技狀態,延長運動壽命。在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合的過程中,教練員不僅要保證每一次劃槳動作的規范、標準,還應該精確計算每一次劃槳的最大輸出功率,從而根據技術動作的要求,對體能進行合理分配,并在訓練規律的指導下,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運動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這樣在競技中才能夠保證技術的合理性,并減輕運動員動作幅度對皮劃艇船體前進動力的影響,提高競技水平。
三、皮劃艇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方法
體能是皮劃艇項目訓練的基礎,教練員在運動過程中,應該根據項目特征以及運動規律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法。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利用間歇練習法完成有氧訓練,提高運動員肌肉力量和耐力。在有氧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該按照嚴格的時間標準,為運動員制定專項訓練內容,提高腰部肌肉、手臂肌肉力量,并利用未完全恢復的時間間歇,在運動員體能完全恢復之前進行新一輪的訓練,這樣能夠讓運動員的身體產生明顯的疲勞積累,并達到有氧運動負荷,實現身體的有氧供能。通常情況下,間歇訓練法能夠達到90%-100%的運動負荷,而這對于改善皮劃艇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提高學肌肉耐力以及有氧代謝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練員還可以根據皮劃艇項目的基本特征,制定有氧基礎訓練項目,對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進行周期性訓練。在體能訓練中,有氧運動作為基礎,如教練員可以利用靜水訓練,讓運動員保持中等速度連續劃20-40分鐘,將心率控制在每24-26次/10s,經過3-4組的訓練項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體的攝氧能力,進而保證身體機能的有氧供能。在有氧訓練的同時,無氧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訓練中,教練員可以將運動強度增加至80%,訓練項目是時間控制在5-12分鐘,心率控制每20-28次/10s,這樣高強度的訓練能夠實現運動員身體機能有氧和無氧混合供能的能力;另外在訓練中,教練員還應該適當增加一些無氧乳酸能力的訓練內容,讓運動員在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中,提高抗乳酸能力,進而改善身體能量代謝,提高肌肉力量,保證皮劃艇競技比賽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吉欣,于軍.青少年皮劃艇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征與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3):61-62.
[2]馬恩亮.皮劃艇的科學化訓練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0):31-32.
[3]隋紅軍,張磊.核心功能訓練與皮劃艇激流回旋運動專項化結合的探析[J].科技視界,2015(15):289-291.
(作者單位:四川瀘州市業余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