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舟
中鹽湖南株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鹽株化),位于株洲市石峰區清水塘,曾是中國企業500強,湖南最大的基礎化工企業,湖南省“十一五”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標志性企業和優勢企業,中南地區最大的化工原料生產基地。2007年被列為湖南省“雙百”和株洲市“5115”工程的重點企業。公司原有在崗職工5125人,離退休人員3418人,其中黨員1505人,工程技術人員近2000余人。中鹽株化經過近六十年的建設,在國家“一五”期間投資1.36億元基礎上,發展成為具備年生產裝置能力50億元的國有大型企業,工業總產值在1998年5個多億的基礎上翻了近六翻,企業具備產品研發、設計施工和生產經營綜合配套的能力。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幾代株化人用勤勞、智慧和汗水譜寫出的發展之歌,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一座座獎杯,一項項榮譽,一個個工業奇跡見證了企業的輝煌,應該說,株化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化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產品全線虧損,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已經資不抵債。同時,國家湘江流域治理和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整體搬遷改造政策的實施,使公司無法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之湖南省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對企業的環保要求進一步擠壓企業的生存空間。因此,企業不得不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涉及面廣,涉及人多,思想工作難做,跟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相關,跟每個職工的幸福指數相關,跟每個職工的生活保障相關。中鹽株化自2014年下半年正式啟動關閉破產工作以來,歷時三年多時間。在這期間,公司積極爭取各方面政策和資金支持,實現了改革過程中的“錢有來路”,“人有去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充分拓寬分流安置渠道,增加職工的選擇路徑,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過通政策和資金的爭取使近1500多名職工享受了提前退休政策;近3200名職工領取到了安置補償金,到目前為止,職工分流安置率達到99.7%。企業在破產改制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惡性群體事件,沒有一人進京上訪,被株洲市政府譽為清水塘老工業區關閉退出的排頭兵,被國務院國資委譽為國有企業破產改制的典型案例。
中鹽株化在兩年多的關閉破產工作中,始終堅持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提出了“以人為本,確保穩定”的工作思路,并結合關閉破產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堅持穩中推進,穩中求進的方針,有效地維護了企業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切身利益。
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須要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講清政策,才能得到職工的認同。在這期間,公司高度重視黨的建設,明確提出,黨組織不能散,黨的各項工作不能停,打好這場攻堅戰仗,關鍵是要發揮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平心而論,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職工對于企業關閉破產有疑惑都是正常的,職工有情緒、發牢騷、講怪話都是可以理解的。為此,我們只有摸清職工的思想脈絡,把加強政策學習和教育引導放在關閉破產工作的首位,運用多種工具,采取多種形式,把有關政策給職工講清楚,講透徹,才能為關閉破產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是從領導干部的思想入手,通過召開中層干部大會,舉辦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培訓班等方式,反復宣講企業實施關閉破產的意義和各項政策,讓大家提意見,談想法。將大家的意見匯總后再由公司領導統一答復,真正讓大家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二是在各基層單位采取先上后下、先黨員后群眾、先骨干后一般的方法,區分層次,分類引導,結合專題講座、培訓班、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把企業關閉破產的政策和法規廣泛宣傳貫徹到廣大黨員、職工群眾和離退休職工中去,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充分運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宣傳載體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切實把形勢任務講清、目的意義講準,政策法規講透。如:公司建立了改革改制QQ交流群,各專業部門一方面及時將企業的最新情況在QQ群進行通報,另一方面針對職工提出的疑問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回復;編印了《改革改制面對面》簡報,將職工最關心,最想了解、疑惑最多的問題逐一細化進行刊登;通過企業網站及時發布企業關閉破產工作的最新動態;四是采用“一人一策”法,中鹽株化不少職工幾代人都在這里工作,親屬關系錯綜復雜,一人個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就會影響和牽動一大片人。因此,公司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領導和骨干與這些職工個別交談,因人疏導、因人勸解、因人施教,較好地化解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以來,公司堅持“依法依規,關閉破產;爭取政策,安置職工;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嚴格程序,穩妥推進”的工作方針,確定了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成立了公司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領導小組,董事長、黨委書記任組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部室負責人和各基層單位黨政負責人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三組(即:辦公室、政策宣傳解答組、職工安置組、保障服務組),在層次上形成公司、基層單位、工序班組三級責任體系,不斷加強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建設,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了信息收集和反饋機制,各二級單位每天將職工的思想動態信息收集后在下午4點報至公司黨委工作部,黨委工作部再將每天收集的信息匯總后向工作領導小組和上級部門進行匯報;二是實行“基層責任主體”制,針對職工放假待崗基層責任人對于職工的管控難度加大,要求各單位黨政一把手必須牽頭做好本單位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門,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做好上傳下達,順暢溝通交流渠道,及時將公司的情況傳達給職工,將職工的意見向公司進行的反映,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三是建立“政策為王”工作機制,企業在關閉破產期間,對于職工的敏感、疑惑、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公司只能依據政策進行正面回答,正面發聲,“統一政策口徑,統一工作方法、統一回復意見”,確保了各項政策的嚴肅性,有效地維護了職工的合法利益。
企業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期間,大部分職工放假待崗拿基本生活費,在沒有重新上崗就業的情況下,必然使職工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發生經濟困難。再遇到意外災難、患上重病等因素,生活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切實做好困難職工、尤其是特困大病職工家庭的幫扶救助工作,切實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是順利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企業和社會穩定的需要。在這期間,公司明確了“三個不讓”和“一個主動”的目標,“三個不讓”即不讓一名困難職工生活不下去,不讓一名困難職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患大病的職工看不起病。公司的具體做法是:在企業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大力開展“辦實事、送溫曖”行動,從2014年至今,共發放困難救助金275.3萬元,慰問困難職工2176人次,看望離退休干部職工421人次,為困難黨員爭取補助13萬元;2014年和2015年企業自籌和向政府部門爭取“金秋助學”資金22.8萬元,幫助266名職工子女圓了大學夢;為40名大病職工申請大病職工醫療救助金共計36.77萬元;解決職工各類訴求128件,贏得了職工對關閉破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耙粋€主動”即主動為職工重新就業上崗提供服務。公司的具體做法是:一是舉辦專業技能培訓班,為職工考取專業技能上崗證提供服務,增強職工的就業機會;二是與政府勞動部門協商,為職工介紹重新就業的平臺;三是聯系相關企業到公司進行現場招聘;四是通過公司網站、QQ群、宣傳欄發布各類招聘信息。通過以上牽線搭橋的方式,公司絕大多數職工重新就業上崗。
作為國有大型企業有著龐大的職工隊伍,部分職工連續出現群體性上訪事件,既不利于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順利進行,也在地方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維穩工作尤為重要。破產初期,公司成立了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職工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在工作思路上采取以“疏”為主,“疏”“堵”結合的方式,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維穩工作格局,增強維穩工作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具體做法是:一是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發現苗頭問題早報告、早預防、早部署、早解決,盡量做到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二是全力做好職工維權“重點人員”和“骨干成員”的摸底排查工作,集中組織他們學習法律法規,向他們宣講企業關閉破產的相關政策,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知法守法,合法維權;三是對于上訪職工提出的合理訴求,企業能答復的盡早答復,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一時答復不了和解決不了的問題向他們說明情況,從而最大程度的消除人為誤會,期間公司共接待來訪人員5600余人次,回復各類問題22大類7800余條,較好地化解了矛盾,消除了阻力;四是對于少數造謠惑眾,無理取鬧的人員,公司采取用法律手段解決,由保衛部門做好相關取證工作,配合政法部門和公安機關進行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