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倩倩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提別是為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起,將每年8月8日設置為"全民健身日"。旨在全面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體人民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人民身體強健。旨在全面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廣場舞扎根于廣大群眾的社會生活中,要求的場地和器材都很少,輻射范圍廣,便于在社區發展,群眾基礎性廣,特別是近幾年,得到廣大群眾的熱愛,廣場舞將舞蹈和健身結合起來,不僅愉悅身心還能強身健體。目前,廣場舞在全民健身的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廣場舞是舞蹈藝術中的一個分子,中國有五十多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廣場舞蹈形式和風格,廣場舞蹈幾乎遍布了祖國每一個角落。每個城市縣城都有自己的廣場舞蹈,村村都有廣場舞蹈活動,它不受場地的限制,在公園、廣場、空地上都可以進行,設施器材就一臺移動音箱,可實時性和操作性較強。所以說廣場舞蹈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
民族舞泛指產生并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于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舞不乏樸實無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歷來都是各國古典舞、民間舞、宮廷舞和專業舞蹈創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來源。
本文著重講述各民族舞蹈元素在廣場舞中的運用進行分析、論述,淺談民族舞元素與廣場舞的融合,并給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就目前的調查分析來看,少數民族多分布在偏遠的地區,東區地區的少數民族分布較西部地區較少,城市較鄉鎮的分布較少,經濟發達的地區少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廣場舞已經逐步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將民族舞音樂、舞蹈元素和廣場舞如何起來,不僅具有城市文化特色,還能增強大眾廣場舞的觀賞性,對推動全民健身、民族間的大融合,對一帶一路中國體育健身舞蹈藝術走出國門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推動了民間的一些舞蹈文化進行傳承和傳播,同時也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將漢族的秧歌融入在廣場舞中,不僅展示熱情洋溢的舞動場面,同時將漢族秧歌中的手絹花、紅綢子、扇子、腰鼓等道具加入到廣場舞元素中,既增添了城市文化的魅力,又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隊伍中,秧歌中的腳下動作多變、步伐移動的重心較多,上肢手持道具跟隨腳下的動作變換,歌曲熱情洋溢,不僅愉悅身心還能調動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從而達到健身的效果,其中一些舞蹈需要雙人的配合,更是增添了舞蹈的趣味性和可觀賞性,對于東北和中原地區的廣場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維吾爾族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還要加上移頸、彈指頭、翻腕、旋轉等一系列的動作,更形成了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致,對比漢族舞蹈的秧歌來講,傳神的小動作更是引人入勝,將廣場舞和維族舞相如融合,增強了中部地區和西北地區的聯系,同時還能將平時用勞過度僵硬的脖子和肩膀進行鍛煉,舞蹈中增加一些旋轉動作不僅增強自身前庭感受器的功能,旋轉中需要腰部中段的發力,還能有效的改善腰部的一些勞損,維族舞的體態較高傲、器宇軒昂,年輕人跳起來對肩部的勞損有很大的改善,同時在舞蹈熟練后還能增強自身的自信心。
藏族舞多分布在西南片區,四川和西藏最多。藏族舞的舞蹈元素主要是下肢的顫膝和踢踏步,上肢主要是撩袖、擺袖、甩袖,身體動律重拍向下,雙膝始終要保持松馳狀態,隨步法每拍自然顫動二次,藏族音樂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舞動時需全身放松,適合在跳過高強度廣場舞后稍做休息的舞蹈,舞步較緩慢,動作的多以顫膝為動律,特別適合老年人進行運動,藏族舞較其他民族舞蹈來講,動作簡單易學,舞步舒緩,更適合在廣場舞中開展。
與藏族舞相對應的是蒙族舞,藏族舞多以腳下的動作為主,蒙族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舞蹈動作多以上肢動作為主,在蒙古舞蹈的風格中,體現在動態上的最鮮明、最有表現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聳肩、彈肩、甩肩、抖肩六種“肩功”,蒙族舞音樂節奏明快,舞步輕捷,將蒙族舞和廣場舞融合,增添了廣場舞的多元化,對大眾鍛煉肩部和上肢有很大的幫助,提高肌肉的韌性、彈性和靈活性,特別適合老年人和男性來進行運動。
傣族舞是云南地區的象征性舞蹈,楊麗萍將雀之靈帶到了全世界,大力推動了傣族舞的發展, “三道彎”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征。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從膝部到胯部,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是三道彎。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音樂婉轉悠揚愉悅身心,舞動時會感覺置身于林海之間,主要展現女人的婀娜優美體態,將傣族舞的舞蹈元素融合在廣場舞中,增添了廣場舞中婉轉優美的動作姿態,還能讓其他地區的群眾感受到傣族的民族風情,大力推動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除此之外,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沿途國家的民族舞蹈文化也會逐步地傳入中國,中國的文化也將灑遍全世界。將民族舞蹈元素和廣場舞融合不僅彌補了大眾舞中不常活動到的關節和肌肉,還能增添廣場舞的多元性,使廣場舞的娛樂性和表演性增強,同時廣場舞廣大的群眾性又能反過來推動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傳承,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