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東坎小學 李紅蘭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實施途徑
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東坎小學 李紅蘭
課堂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舞臺,教師要改變教學效率低、重點不突出的現狀,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培育。本文主要闡述了高效課堂的內涵以及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傳遞信息、授受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過程的開展、教學思想的滲透大多在這一特定的時空中進行。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容量大、學習效率低、問題缺乏深度、教學重點不突出等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打造高效課堂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但部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念理解存在誤差,或認為自主就意味著教師少講甚至不講,或追求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和教學氛圍的熱鬧,或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花哨,學生的討論只是無層次的、無序的,這樣的課堂仍處于低效,難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培育。
評價課堂是否高效,關鍵是看能否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否高效地達到預期的目標,但由于缺少科學的、具體的量化標準,給高效課堂的構建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高效的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學生的思維活躍、語言準確、表達流利,充滿激情,能促進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教師的課堂教學依托于教學理念的指導,教師談起教材觀、教學觀、師生觀、評價觀,可謂是如數家珍,但在教學實踐中仍有一定的偏差。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教師要將生本教學理念融入備課、目標設計、情境創設之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進行預設,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得最優的發展,教師要遵循“以學定教”的原則,要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并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數學教學不囿于課堂,教學目標應向課外延伸,引領學生在課后復習和自我完善中獲得發展。教學目標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對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環節的安排具有規范作用。
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充滿思考的,教師要運用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引發深度的思考。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帶著問題思考、探索。教師要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展示給學生,引導他們學會科學地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意識。如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觀察投票箱,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個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從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別觀察這個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借助具體實物進行演示操作,但問題的解決不能停留于簡單的活動層面,要讓活動成為學生發展思維的載體,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思考、有所發展。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將一張紙折成2個相等的部分,在其中的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將紙折疊一次,把紙折成4個相等的部分,這時學生會發現紙的被染色,再對紙進行第三次折疊,把紙分成8個相等的部分,這時會發現紙的被染色了。學生將染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數記下來,發現是相等的分數,再觀察它們的分子與分母,能獲得什么樣的
結論?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自然獲得了三個分數相等的結論,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比較三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分析它們之間存在的規律,從而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直觀與抽象的彼此滲透、協同應用,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
教師以直觀方式再現實際事物的背景,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從生活、現實的角度感受數學的抽象、邏輯,從而引發個性化的學習。如在《比較小數的大小》一課的教學中,教者創設情境,在講臺上呈現四件物品,并貼上價格標簽:鋼筆單價8.80元,練習本0.80元,橡皮1.45元,自動鉛筆2.50元,讓學生說一說哪件物品最便宜,哪件物品價格最高。學生接觸熟悉的物品,通過直觀印象就能比較價格的高低,能很容易地從元、角、分的角度比較出大小。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師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實踐,激發他們的內在興趣。開展合作學習,引發學生的交流互動,彼此分享信息、表達見解,獲得共同進步。如在探討植樹問題時,教者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探究能力進行異質分組,并明確分工,有的學生負責畫圖,有的負責計算,有的負責記錄,合作使他們的學習行為變得高效。學生經過討論,模擬植樹活動,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經過交流分享,將植樹分為三種情況:兩端都種時棵數=間隔數+1,兩端不種時棵數=間隔數-1,一端不種時棵數=間隔數。
學生掌握的知識如不及時強化,學生必然會遺忘,在每次練習時,教師要明確目標,提出具體要求,才能達到鞏固知識、發展智能的目的。如果教師一味增加題量,反而會使學生喪失興趣,降低學習效率。教師讓學生從練習中反思,悟出規律,才能達到解一道題帶動一類題的效果。學生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認知能力,從而完善自身的認知體系,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準確合理的評價,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活動,對問題的解決形成明確的見解,養成自我檢驗的意識。學生還要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反思,使知識得以再現,思維得以拓展。
總之,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采取啟發引導、互動交流、錯誤辨析等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1]李星云.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及其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08(1-2).
[2]徐順湘.讓教學目標成為課堂的“導航儀”——點南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要素”[J].小學教學研究,2009(7).
[3]劉映娟.高效課堂——關注學生的思維“度”[J].小學教學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