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 侍行行
入道 問道 行道
——我的數學生活教育實踐摭談
江蘇省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 侍行行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已有數年,在教學中,我常常問自己:我的課堂如何才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接觸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他創造的既適合中國國情又符合世界近現代教育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論。他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循著這位大師的教育思想的方向,我漸漸感悟到,一個人的數學修養不僅僅表現在他所知道的數學結論和他解題的多少,更表現在數學的精神和思想對他生活以及對他處理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時的潛在影響。真正的教育應該在豐富生命體驗,提高生命質感的同時,關注生命的成長。因此,我的教學應該注重在兒童的數學學習中啟發兒童的理性思維,發展和培養兒童的理性精神,讓數學來自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本文將結合一些具體教學案例,進一步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當下,我們的教育推行素質教育,強調核心素養。仔細研讀現行的新課程標準不難發現,新課標的要求立足生活的同時,寓意深遠:我們除了要教給孩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在生活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處理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能體會到數學的簡潔、科學、博大精深。真正在學生心中扎根和生長的應該是數學的思想和理性精神,與此深深契合的,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所秉持的“生活教育”理論——通過生活讓教育產生力量,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教育。
與現行教育理念相比,反觀我們現實存在的教育,常常存在以成績論英雄的問題。作為老師,若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常常會被定論為教學能力不過關的表現,這樣的教學評價不僅給教師以誤導,同時也給學生和學生背后的家庭以誤導——成績為重,也使得我們教師的教學停留在重復運算、大量解題的層面,使得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被割裂,與生活脫節,致使學生進入“死讀書”的惡性循環中,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如此看來,問題的產生、發展和解決都應該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因為問題的產生、發展以及解決也是數學產生的源泉。今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應該在此基礎上,讓知識自然而然地萌芽和生長。學生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才能體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面是筆者《認識升》的教學過程片段: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水壺,到底哪個水壺的容量大?大家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測量出來?先想一想,再試一試。
生1:用1個杯子裝滿水,倒到水壺里,直到水壺里裝滿,哪個裝的杯數多,哪個水壺的容量就大。
生2:我的正好和他相反,把兩個水壺裝滿水,倒在同樣的水杯里,看誰倒的杯數多,最好用玻璃杯,可以看到最后一杯水是不是倒滿,如果整數杯的部分是一樣的,再看看最后倒的半杯水,水多的,那個壺的容量就大。
生3:我的最簡單,直接把一個水壺裝滿水,倒到另一個水壺里,看能不能倒滿,如果倒不滿,那就是倒不滿的水壺大,如果倒不下了,那就是手里拿的那個水壺大。
師:那么大的那個涼水壺能裝多少水?
生5:倒一倒不就知道了。把水壺裝滿水,然后倒到杯子里,倒滿一杯就記一杯,一直到倒完為止。
生6:如果最后一杯沒倒滿,怎么算?
生7:杯子大小不一樣,杯數也會有出入的。
生8:如果不倒給別人看,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幾杯到底是多少。
在倒水之間,學生經歷了對水壺和水杯的操作、實驗,并有了感性認識的過程,積累了對知識探索的操作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視角,操作體驗和交流感受。不同想法的呈現,無不閃現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探索的態度和學生理性思維的開啟,學生也常常會給我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新的想法,也讓我在教學中體會到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靈魂和思想。
花店有42枝紅玫瑰和50枝白玫瑰,如果每8枝紅玫瑰和12枝白玫瑰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幾束?
方法一:42÷8=5(束)……2(朵),50÷12=4(束)……2(朵),5>4,所以,最多可以扎4束。
方法二:42+50=92(枝),12+8=20(枝), 92÷20=4(束)……12(枝)。所以,最多可以扎4束。
生1:我覺得第二種方法有問題:如果你的一束里面都是紅玫瑰或者都是白玫瑰呢?
生2:我覺得沒有問題,就是將紅玫瑰和白玫瑰當成一組:

師:如果你是這家店的老板,你會更喜歡哪一種算法?
生3:我喜歡后一種,因為我一定知道我有多少花,20朵花進行組合我還可以進行調整。比如10朵10朵的組合,可以調整不同花的數量。
生4:我覺得他說得不對,如果紅玫瑰有12朵,白玫瑰是8朵,那這樣做就不對了。因為42÷12=3(束)……6(朵), 50÷8=6(束)…2(朵),就只能扎3束。我還是喜歡第一種方法。
師:看來,這樣的組合方法只能對這一題有用,不能對所有的花的組合有用。看來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具有全面性和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經過了方法的對比和思考的交流,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嘗試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陶行知先生將教育與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教育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同時,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著教育。可見,我們的教育在立足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將許以我們更加廣闊的世界。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難道不應該在孩子的內心留下一個“思考”的種子,讓它悄悄萌芽與成長嗎?只有這樣,才是生命的成長,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更多的驚喜和創意。筆者將繼續帶著這份對教育教學的執著與思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