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煥發
防城港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廣西防城港 538021
羅紅霉素在鼻內鏡術后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嚴煥發
防城港市中醫醫院耳鼻喉科,廣西防城港 538021
目的分析在鼻內鏡手術后的康復治療之中應用羅紅霉素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依據術后用藥不同分成參照組與治療組,每一組患者40例,參照組患者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療,治療組采取羅紅霉素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參照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大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鼻內鏡手術后的康復治療之中應用羅紅霉素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各項癥狀,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值得應用。
羅紅霉素曰鼻內鏡曰術后康復
現階段,在鼻息肉與鼻竇炎患者治療中普遍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但是術后怎樣避免術腔水腫一直都是臨床研究重點。相關研究中指出,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有著抗炎的作用,而羅紅霉素是第二代大環內酷類的抗生素,其能夠對炎性的細胞因子產生進行抑制,有抗變態與抗炎作用[1]。該研究把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對象,探究在鼻內鏡手術后的康復治療之中應用羅紅霉素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依據術后用藥不同分成參照組與治療組,每一組患者40例,參照組患者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療,治療組采取羅紅霉素治療。在參照組中有23例患者是男性,有17例患者是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21歲和64歲,年齡的均值是(42±2.34)歲。在治療組中有22例患者是男性,有18例患者是女性;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20歲和66歲,年齡的均值是(43±2.18)歲。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資料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全部患者都實施鼻內鏡的手術治療,在手術結束以后沖洗患者鼻腔,應用抗生素的藥物,實施常規治療。在上述基礎上,治療組采取羅紅霉素治療,口服,其國藥準字為 H12021252,劑量是 75 mg/次,3 次/d;參照組患者采取乙酰螺旋霉素治療,其國藥準字為H3602 0676,1次的劑量是200 mg,全部患者都維持了3個月的治療,對兩組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進行觀察。
①對兩組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進行評估:治療后,患者各種癥狀徹底恢復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各種癥狀有所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沒有改善甚至于有加重跡象為無效。②記錄兩組患者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來統計,通過±s)來代表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通過百分率(%)來代表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參照組中有16例是顯效患者,有17例患者是有效患者,有9例患者是無效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77.50%;治療組中有24例是顯效患者,有14例患者是有效患者,有2例患者是無效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是95.00%;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參照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大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經過對比以后,數值之間比較接近,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都有降低,治療組患者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時間 面部疼痛 鼻塞 嗅覺障礙 鼻漏參照組治療組參照組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6.18±0.97 6.21±0.89 4.18±0.75 3.07±0.62 7.19±1.05 7.20±1.04 4.67±0.64 3.14±0.58 6.24±1.03 6.27±1.04 5.42±0.81 4.64±0.73 7.68±1.27 7.64±1.32 3.94±0.72 2.04±0.48
在臨床上,鼻息肉與慢性鼻竇炎屬于多發病與常見病,相關統計資料中顯示,全球鼻竇炎的發病率約為15%,鼻息肉的發病率在總人口中占比為1%~4%[2]。疾病病因多種多樣,包含功能障礙、慢性感染、黏膜的纖毛結構與鼻內解剖的異常等。慢性鼻竇炎主要包含非變態的反應性與變態反應性兩種,變態反應比較傾向較多嗜酸性的粒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浸潤,非變態反應性的患者則表現嗜中性粒細胞性炎癥的反應征象[3]。而鼻息肉組織中存在有大量炎性的細胞浸潤,主要是嗜酸性粒細胞,這個細胞對于鼻息肉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現階段臨床上會采取保守治療鼻竇炎與鼻息肉,如果采用保守治療沒有效果,通常會應用鼻內鏡的手術治療,術后創傷的愈合屬于組織重塑、凝血塊形成、免疫反應與炎癥反應高度協調過程,會因為各種因素受到影響[4]。鼻內鏡手術以后發生粘膜反應性的水腫、創面滲血凝固、分泌物的遺留與粘膜纖維素滲出等為術后第一階段病理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沒有合理處理,會引發術后的并發癥,例如:竇口閉鎖與術腔粘連等,影響了手術治療的效果。
臨床上,羅紅霉素這種藥物不僅可以抗菌,而且能夠抗炎,其屬于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之一。相關研究中指出[4],大環內醋類抗生素抗炎作用和激素比較相似,在鼻內鏡術后有著較好的效果,并且大環內醋類藥物主要是經抑制自由基產生,促進中性的粒細胞凋亡、調節細胞免疫與抑制炎癥因子等來發揮效用。羅紅霉素為新一代大環內酷類的抗生素,屬于紅霉素衍生物,其在纖毛活性改善、抗炎與抗菌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并且不容易發生不良反應[5]。該研究中顯示,治療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參照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大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經過對比以后,數值之間比較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面部疼痛、鼻塞、嗅覺障礙與鼻漏等評分都有降低,治療組患者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大,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鼻內鏡手術后的康復治療之中應用羅紅霉素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各項癥狀,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可推廣。
[1]李達深.甲潑尼松與潑尼松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鼻內鏡手術后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888-6889.
[2]張永強.鼻內鏡下手術結合術后鼻竇沖洗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的療效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9):974-976.
[3]張志慧,胡凡.化腐生肌油紗條對鼻內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后造孔愈合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6,26(3):167-170.
[4]沈瑩,羅蜜,張建斌.絲裂霉素C治療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鼻內鏡術后鼻腔粘連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藥業,2016,25(15):60-62.
[5]常國偉.鼻內鏡聯合術后鼻竇沖洗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3):503-504.
R715
A
1004-6569(2017)07(a)-0055-02
嚴煥發(1982-),男,廣西防城港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耳鼻咽喉。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