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計德
摘要:本次實驗,首先,實驗從學生個體微觀視角出發,利用問卷調查和文獻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涉及多方面包括生活學習以思想上的問題的設置,全面而又有針對性的反映當代大學生的寢室生活現狀,進而歸納分析并總結當代大學生擁有的普遍思想性格和行為特點,結果發現與年級差異有明顯關系。
其次,從現實出發,具體分析年級高低對于大學生思想性格及行為特點的影響因素,分為個體特征原因和外部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個體特征如性別、年級對宿舍文化影響顯著。從性別看,女生宿舍學習氛圍要比男生宿舍濃厚。從年級看,大一、大二年級的宿舍學習勁頭與氛圍要比大三年級的宿舍普遍要更好;宿舍矛盾出現頻率大三宿舍最高,大一與大二宿舍相對較少;大三宿舍參加活動的民主性最高,參與活動的熱情卻較低,大一宿舍卻與之正好相反;外部影響因素:從學校因素看,學校針對不同年級設定的略有差異的規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普遍思想性格和行為特點。從社會因素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人才需求的要求直接影響宿舍成員(不同年級)的思想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高年級的學生會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而改變自己,進而更快的融入社會,總結式地給出了思考與反思。
最后,想法與建議,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大學生性格發展形成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性格;思維;影響因素;發展方向
寢室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意即很大程度上,寢室生活能反映大學生的當前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生活和思想狀態,這也是本次研究選擇寢室問卷的合理性所在。以下內容將從實驗所得結論出發,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性格、思維特點,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問題與思考,家庭和學校應該如何承擔相應的的責任。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大四除外)全體全日制學生居住的宿舍為樣本,采用普查的方法直接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發放。具體做法是:調查中發放問卷356 份,回收有效問卷 322份,有效回收率為90.4%。實際調查樣本的構成情況如下:
(一) 男生宿舍132份(占41.0%),女生宿舍190份(占59.0%)
(二) 年級比例:大一100份 (占31.1%), 大二116份(占36.0%),大三106份 (占32.9%),大四未參加問卷調查。
二、大學生思想性格和行為特點分析
本研究從宿舍學習風氣和成員成績排名情況、參加各類集體活動情況以及宿舍內部矛盾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年級性的顯著差異。
(一) 學習風氣與學習成績:
由上表數據分析可知,三個年級的女生宿舍數量相差不大,因此就學習氛圍的自我評價結果可以看出:隨著年級遞增,學習氛圍濃厚程度呈遞減趨勢;最后大部分女生學習風氣停留在比較濃厚和一般層次的較多。
再反觀男生宿舍,由于大二男生宿舍相對大一和大三來說較多,所以相對較女生來說難直觀的看出數據上直接的差異,所以這里采取部分占總體的比例進行比較,計算得到,大一男生宿舍自評學習氛圍濃厚的所占比例為57.9%,比較濃厚的占26.3%,一般的占15.8%;大二男生宿舍自評學習氛圍濃厚的所占比例為38.5%,比較濃厚的占34.6%,一般的占23.1%,比較差的占3.8%;大三男生宿舍自評學習氛圍濃厚的所占比例為19.0%,比較濃厚的占23.8%,一般的占28.6%,比較差的占19.1%,很差的占9.5%,得到附表如下:
學習氛圍的自評結果與實際學習成績的填寫是基本一致的,當然不排除有自評結果學習氛圍較差而實際考試成績比較理想的情況,總體上來說,大一學習氛圍較為濃厚的宿舍所占比例與實際成績靠前所占比例為70%-90%左右,大二相對降低,為50%-80%左右,大三為40%-50%左右。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隨著年級遞增,大學寢室學習氛圍和學習成績呈下降趨勢。
(2) 男生宿舍較女生宿舍學習氛圍下降情況更嚴重。
(3) 具體原因分析:
首先分析大一新生相對來說學習氛圍好,學習勁頭足的原因。剛結束掉緊張的高中生活,經歷了高考之后,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高中時期嚴謹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作為去年已經經過大一生活的我,這一點深有體會。大一學生聽課狀態極佳,課堂氛圍好,課下復習工作做的認真,當然容易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第二點,初開乍到的大一新生對大學校園還處于好奇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的大一新生內心是不敢觸碰禁忌的事情和學校的規則的,因此,除了正常的娛樂休閑和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活動之外,心無旁騖,學習成績和自然比較好。
再來說大二大三的學生學習氛圍下降的原因,比起大一的學弟學妹們來說,思想狀態上有了更大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已經從高中的機械學習模式切換到自由模式,隨著對于學校各項規則制度的熟悉,開始出現嚴重的惰性和投機取巧的不健康心理。還會受到社會輿論作用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來放松和娛樂的。對于自己最開始進入大學時定下的目標越來越不付之于行動,開始了明日復明日的學習和生活狀態。2016年6月12號的廣州青年報刊登的文章數據顯示,51%的同學復習一周到兩周的時間,14%的學生復習一個月左右的時間,31%的學生提前一到三天才開始復習。很明顯,這當然是為什么高年級的同學更不容易取得好的期末考試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有關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時間監控和時間效能感作為自我監控和自我效能在時間維度上的一種表現,對學業成績可能會存在一些影響。
(二) 參加各類集體活動情況(學校集體活動、宿舍內部活動):
不難發現,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對于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參加的熱情隨著年級的遞增是有遞減的趨勢的,尤其是“非常積極”這個指標的數據顯示更是很明顯,最終大部分大二的學生停留在“部分積極”和“有選擇性參加”這兩個指標上,而大三的學生會有“偶爾參加”和“從不參加”的情況。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 隨著年級遞增,大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的熱情和頻率降低。
具體原因分析:
分析起大一新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相對很高的狀況比較容易入手,興趣和新奇心理是第一誘因,著名詩人歌德曾經說過,“哪里沒有興趣,那里就沒有記憶”。其次,大一相來說寬裕的課程安排給了大一新生更多參加活動的時間。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大一新生很容易受學長學姐的影響。無論是作為兼職輔導員的學姐學長亦或是平時私下結識的肯定會鼓勵新生多去參加課外活動,豐富大學生活。
對應著大一新生的第一條原因,很容易想到,大二大三的學生多少已經喪失了最初來到大學所持有的新鮮感,很多活動已經學會有選擇性的參與。其次,大二大三的大學生會對自己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考研考公加上更加繁忙的課業任務都會占據很長的時間。
現在把視角轉向宿舍內部的娛樂情況:
相對來說,分析宿舍內部活動參加情況變動的原因要比參加學校集體活動變化情況復雜一些,因為宿舍內部活動更多的體現在成員的感情和相處方式上,變數和影響因素就更復雜。
總體來看,無論是男生女生或者是那個年級,大部分的宿舍都會選擇外出聚餐,數據顯示,男生似乎更喜歡外出聚餐娛樂,60%-90%的宿舍是占“經常”和“偶爾”兩個指標。不難得出結論:
(1) 隨著年級遞增,宿舍外出娛樂聚餐的頻率沒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趨勢。
(2) 男生相對女生更喜歡宿舍外出聚餐。
男生相對女生更喜歡外出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性格上的差異,男生性格上的冒險性和探索性要強于女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男生宿舍外出的比例比女生宿舍高。另一方面,女生大二年級宿舍外出頻率和次數達到最高的原因,是因為一年的相互磨合和對所在城市熟悉程度增加導致的,而大三又略有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課業的增加、對未來規劃的細致程度增加以及愿意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造成的。
(三) 宿舍內部矛盾處理:
同在一個宿舍內生活,就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然后可能發生一系列爭吵。合理理智的處理宿舍成員之間的矛盾也是在校大學的必須掌握的社交技能之一。分析發現,不同年級的宿舍發生矛盾的情況也存在很大差異。
不難發現,發生矛盾對于每個宿舍來說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男生女生的差異十分明顯,可以看到,女生宿舍矛盾發生頻率集中在“經常”和“偶爾”兩個指標上,而男生集中在“偶爾”和“幾乎沒有”兩個指標上,證明普遍來說男生宿舍要比女生宿舍少發生很多小矛盾,這很大程度上和男女生性格差異有關。再有就是,隨著年級的遞增,發生矛盾的頻率也是在呈現著遞增的趨勢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 隨著年級遞增,宿舍發生矛盾的頻率也呈現著遞增的趨勢。
(2) 男生宿舍發生矛盾的頻率要小于女生宿舍。
具體原因分析:
談到隨著年級遞增矛盾不斷增加,這是不可避免的。最初的時候,由于大家之間都互相不熟悉,因此最開始生活在同一個宿舍的時候都會非常禮貌和謹慎,互相之間很少會出現冒犯或者玩笑類的沖突,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往往大一新生宿舍都是很少或者幾乎不出現矛盾的現實。但是隨著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彼此之間互相的生活習慣都會更加熟悉,一方面,隱私方面的事情彼此知道過多。就容易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爭吵起來,不適度和不適時的開玩笑,盡管可能說者無心,也會造成舍友之間的小爭吵;另一方面,生活在一起的時間長了,相互之間就很容易暴露缺點,這正是一些沖突爆發的根源所在。由于一時的不滿或者埋怨,可能就會發生口角。更深層次的來說,這既然是大學生必然要經歷的事情,那就一定也是大學生學習為人處世與人交流的好的方式,如果能夠在大學宿舍(或者說整個校園)這樣一個還沒有復雜利益關系的社交圈子里提前一步學習到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這對大學生整個人生觀的塑造和未來的發展都是有意義的。
為什么男生女生宿舍會出現不同的狀況?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男生的隨機性和生物性要強,而女生的原則性和精神性要強于男生,主要還是性格問題。男生大多隨性自然,彼此之間交流的話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游戲和娛樂吃喝上,更多的時候都是每個人又每個人自己的安排,這就無形中減少了矛盾出現的可能性。然而,女生之間難以跨越的話題就顯然要比男生多得多,再加上女性本來就是原則性極其強烈的生物,抓住細節的能力和對事情的民高度都較男生極高,所以女生之間更容易出現小沖突。
(四)思考與反思:
大一剛入學的新生的身心狀態明顯好于大二大三的學生,在校時間越長的學生,其精神面貌、身心狀態越顯得萎靡不振、消極倦怠 。現在來橫向分析這個問題,焦點就不再只是單單的存在于不同年級同學反應的問題上,投射到當前大學生的四年學習生涯和教育問題上,反映的本質現象就是十分嚴重的了。
美國聯合投標大師特蘭克表示,85%的大學生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來獲得一個學位。拿來闡述當前的中國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并不過分,這已經成了一個很嚴肅亟待解決但是又萬分棘手的一個問題,卻是一個對所有大學生不僅僅是中國大學生最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哈佛大學商學院曾經跟蹤調查了1000多名學生,時間長達幾十年,結果發現,只有3%的學生做過長期的人生規劃,19%的學生為自己設定過短期的奮斗目標,87%的學生有的有過暫時的、不明確的短期目標,而有的是從未為自己設定過目標。
這兩項事例表明大學生目前的認知狀態已經使得他們無形中不自覺地荒廢自己的時光,影響了大學生在校學習的積極性和高效率,影響了大學生對正常合理有藝術性的人際交往方式的體會和揣摩學習,影響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若是追根溯源的話,一方面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可以投射到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上去的,影響較為復雜;另一方面比較直接的,就是從大學生本身追蹤到與大學生接觸最直接的高校的校方身上:教學中是否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措施,是否對于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嚴格要求,是否平時注重培養大學生為人處世和適應社會方面的能力,這些都是學校應該考慮的問題。畢竟和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學校了。談到比較復雜的那一個方面:家庭和社會。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給年輕人從正確的事情中尋找樂趣。”,而所有的孩子最初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好的習慣往往就是從小養成的,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美好的品質都是從小積累養成的。社會給予的影響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盡管社會快節奏的變化讓很多大學生甚至已經工作的成年人難以望其項背,導致茫然無措,但是還是要努力辨別正確的與錯誤的。
由此可見,得到以上三個方面并不全面樂觀的結果也確實是是事出有因的。
(五) 想法與建議:
(1) 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已經充分顯示了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由調查反映出來的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的家庭教育還遠遠沒有達到應該被期望達到的水平,這也給所有的家長提了個醒,日常中還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即便是已經是成年人的大學生在很多方面還是需要家長的指點和意見的。倘若是比較年輕的父母,就要更加重視家庭教育,從小培養。這樣深入看來,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教育問題,此處只是針對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建議,所以不再過多敘述。
(2) 學校:由于大學生的在校時間很長,所以校方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很大同時也很重要。相關制度的制定自然不用多說,這是肯定要有的。但是,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來說,我更希望學校能真正多去了解一些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并不要一味地認為學生想的就一定是一些想投機取巧的手段和方法,有時候雙方都靜下來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更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事半功倍,頗有成效。
(3) 社會:不得不說,競爭壓力大是導致當代大學生性格思想發生一定程度扭曲和不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節奏,高質量的人才需求,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這都是十分困擾大學生甚至他們的家長的事情。當然,這些年狀況的產生不是個人能夠造成的,已然形成的一種不正確的社會認知規則和社會價值觀也不是個人能夠扭轉和徹底解決的,于是,這是需要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和高度關注的問題,所有作為社會動物的人既然享受著社會的饋贈,就必須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共同建設這個社會家庭。
[參考文獻]
[1]謝中秀、劉慧.廣州青年報,2016(6).
[2]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鄧麟.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
[3]山東商報,2013.5.23.
[4]張茂春.解密哈佛大學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2011.3.8.
(作者單位: 山東科技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