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燕 韋恩明
摘要:農村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學生的英語基礎、年齡差距都很大,對于英語的表達能力更是欠缺,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筆者對農村職業學校英語口語訓練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農村職業學校;英語口語;方法
農村職業學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學生的英語基礎、年齡差距都很大,有的具有一般初中生的英語水平,有的根本就沒上完初中,或者沒上過初中,英語是零基礎。而且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差,更沒有學習英語的信心。所以,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在英語課上,經常有學生趴著睡覺,說閑話或看小說,不僅不聽講并且無所事事,更有甚者故意搗亂,學英語的積極性很差,教學效果不言而喻。這樣的學生群體,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更不要說對英語口語的練習。那么面對這種現狀,教師如何提高職高學生英語口語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與嘗試,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1.開設英語口語校本教材
在我國新課改的教育形式下,校本課程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重點,因此也要開發分年級段的《英語口語交際》校本課程,精選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簡潔易懂的交際用語,讓學生們常說長練。既豐富了學生英語口語內容,又能使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組織英語口語競賽
在英語課外活動中,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活潑,內容廣泛的英語競賽,如:在班級開展英文美文賞析的基礎上,進行分年級的英語朗誦比賽、情景短劇表演比賽、講故事比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雖然實施過程還不是很完善,但是通過實踐已經達到了培養學生語感,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3.開展課外英語角
英語角是課外活動中很普遍的學習活動,通過確定主題開展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自由發揮。《語言習得》認為:只有處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語言的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組織英語角活動中,學生對氣氛活躍的英語角興趣濃厚。堅持和英語角的伙伴用英語交流,在英語語言氛圍中不自覺地增強了他們對英語口語的興趣,提高水平。
4.合理利用學校墻報、廣播、小電視臺等宣傳陣地。
平時收集一些英語會話的錄音帶,或和教材相配套的音響資料,結合學校紅領巾廣播,利用晨讀或中午播放,讓學生多聽,不知不覺中吸收。還可利用小電視臺,由學生自己編排一些日常英語對話、小品、課本劇等等,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信心。
5.引進“外資”。
因地取材,根據學校各自的條件,增設專門的口語課,請外籍教師來執教。外國教師來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讓學生體會純正的外語味,也可以鼓勵學生交一個講英語的外國朋友,(要考慮是否有這個條件),利用假日互相交流,互相促進。
三、拓展英語口語訓練視界
農村孩子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農村小學的學生從小受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往往做事比較拘謹、不善言談,在課堂上有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話,擔心自己會說錯,會遭人恥笑,所以羞于說英語。還有大部分的少數名族學生,他們講喊話都很不容易了,更何況講英語。這些不說的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習一門語言,如果不開口說,那一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
1.學唱英語歌曲
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或分角色對話,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唱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增強記憶力。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可以說唱歌也是在課堂上不可缺少的“調和劑”和“興奮劑”。
2.觀看英語電影
平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一些英語的原版影片,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學英語的氛圍。英文電影是很好的英語學習資料,而看電影學口語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英語愛好者所采用。不過,看電影不能盲目、單一。看英文電影時不妨運用“加減”法則來學口語,讓自己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收獲流利地道的口語。正如每當想起影片Forest Gump (《阿甘正傳》),很多人都會情不自禁的說出“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當然不能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停留在影片精彩內容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看電影時是否要顯示字幕,可以先看字幕了解劇情,而后只利用畫面和英文配音來再現劇情。這樣看2~3遍后,可以不看字幕根據故事情節來跟著復述。最后,隱去字幕,重新聽英文看1遍,檢測一下效果。最終達到不看字幕也能理解臺詞,這樣下來聽力就沒有問題了,而且積累到了很多的口語句子,為口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善于應用網絡媒體
網絡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設置情境及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比如在英語課上,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精彩的對話,讓學生試著去聽;幽默的動畫語言讓學生來觀看和練習;直觀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模仿,學生會很快的進入狀態并做到惟妙惟肖,這些都是練習英語口語的很好的方式。
總之,中職學生學習英語口語,尤其是農村中職生來說還存在問題,所以,環境是要創造的,學習英語必須要有練習說的機會,這是學好口語的基礎,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堂教學之余,還要努力挖掘課后的一大片練習空間,力爭把中學生的英語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以讓學生大膽開口說,把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成了廣大中學英語教師的首要問題,相信經過幾年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生活實踐的探索,我們離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必定不遠。 要讓口語教學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從靜態轉向動態型,這既促進了教師的能動性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因此,英語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對策,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抓住英語學習的“黃金階段”,培養出具有創新人格,高尚情操,良好氣質,競爭意識的新型職業高中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揚瀅復.素質教育若干問題的探討.教育研究,2004.
[3]林立,董啟明.英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張民燕,女,漢族,籍貫:甘肅省古浪縣,1985年4月出生,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專業:英語,工作單位:古浪縣大靖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第二作者:韋恩明,男,漢族,籍貫:甘肅省古浪縣,1984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工作單位: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