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釗
福建產教深度融合 補齊裝配式建筑領域人才短板
徐釗

福建省首期裝配式建筑(預制工)職業技能培訓在福建建工建筑產業現代化研發生產基地開班(陳舜穎 攝)
在國家大力推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裝配式建筑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隨著行業的發展,諸多瓶頸仍待破解,人才短缺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較早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福建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培訓機構等相繼成立與開展,在推進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研究服務和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實現建筑產業化并使其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關鍵要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建筑產業化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已近100萬人。另一項國內某權威建筑人才網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國范圍內建筑人才需求同比增長10.6%,而裝配式建筑相關崗位人才需求同比增長達到12.6%,令人堪憂。
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已成為建筑行業當務之急。2017年9月30日,在福建省住建廳牽頭下,福建江夏學院與福建建工集團及相關骨干企業聯合成立江夏學院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這是福建省正在推裝配式建筑產業,破題人才瓶頸的一大舉措。
事實上,早在2013年,福建省就已開始推進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研究服務和人才培養。福建工程學院與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及北京、廈門等有關單位合作開展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建設行業信息一體化軟件核心技術研發及應用》研究,以研究促應用、謀發展,為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福建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支持省內高校、職業學校設置裝配式建筑、BIM技術專業課程,推動裝配式建筑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托省級及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
在此背景下,2017年6月,福建工程學院已開設全校性公選課《裝配式建筑概論》,并在建筑業專業群開設BIM(建筑信息模型)課程,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10月31日,由福建省建設人力資源集團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福建省首期裝配式建筑(預制工)職業技能培訓班在福州連江可門港福建建工建筑工業化研發生產基地開班;11月8日,福建工程學院建筑現代化產業學院成立……由此可見,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福建加快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的動作將越發頻繁。
“目前從事建筑產業化的人才數量少、整體素質不高,尤其是預制構件生產廠、裝配施工企業所需的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業內人士認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培養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未來將引領行業發展新趨勢。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國家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筑發展,提倡培養新時期下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化建筑工人;另一方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到,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基于此,近年來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結構一體化,越發受到福建學校和企業的認可與推崇。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該學院就是瞄準國內建筑產業迅速轉型升級中產業鏈人才結構性短缺,以土木工程專業為牽頭專業,與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共同組成的專業群,與福建省住建廳簽約,聯合十余家福建省內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安裝、材料等相關企業,共同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實現與產業無縫對接。
江夏學院院長鄭建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通過產業學院,行業、企業可以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校管理、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和績效評價。
承辦福建省首期裝配式建筑(預制工)職業技能培訓班的福建省武夷建筑培訓學校,亦在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贏合作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與嘗試。該校校長鄭信心表示,通過專業培訓的模式,使傳統人才具備從事建筑產業現代化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研究開發及管理的能力。學員參加培訓考核合格后,將頒發裝配式建筑相關職業培訓證書,為建筑業行業轉型提供充足的高素質人才儲備。
面對裝配式建筑人才急需和市場轉型的現狀,誰占領了裝配式建筑這一新高地,誰就占領了市場。只有政府、行業、院校、企業等多方齊心協力,才能補齊裝配式建筑領域人才短板,共同推進福建裝配式建筑的新發展。

福建建工建筑產業現代化研發生產基地疊合地板安裝現場(戈寶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