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
在古田溪水電站“充電”的那段日子
鄭亞鴻
1971年9月,我從插隊的德化山區被招工到晉江地區山美水庫(水電站)工程指揮部后,被派往古田溪水電站學習培訓。從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進入到工人階級行列,我格外珍惜這一學習機會。
素有“北有豐滿,南有古田”之稱的古田溪水電站,位于福建省古田縣境內古田溪上,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也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梯級水電站。它由4個梯級電站(12臺機組)組成,當時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是福建最大的水電站,一級電站水庫總庫容6.42億立方米。
福建有兩個地方叫古田,一是古田會議所在地的古田,在閩西上杭縣古田鎮;另一個古田,就是閩東的古田縣。許多人往往搞錯。古田溪水電站有一位廈門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是我們的老鄉,他的女朋友是廈門知青,在閩西古田插隊。畢業分配時聽說分配到古田,他很高興,以為可以和女朋友在一起,誰知卻是到閩東的古田,空歡喜一場。
我們第一批到古田溪水電站學習培訓的同志從泉州乘汽車到福州,第二天從福州乘火車到莪洋鎮,再從莪洋乘汽車到古田縣城。古田溪水電站距縣城5公里,電站派車將我們接到一級電站。

作者在古田溪水電站
一級電站是古田溪水電站的中心區,有家屬樓、招待所、電影院、服務社(商店)、醫院、郵電局、小學等。我們到達的第2天,電站的革委會遲主任(軍代表、老紅軍)特地來看望我們。
我們到這里培訓的同志,由復退軍人和知青組成,培訓的工種是水工水文、水輪機、發電機檢修、水輪機運行。我和一位同為1967屆高中畢業的復退軍人被分配為“大壩觀察”工種。
本來我們很快將分散下去學習培訓,因幾位同志在來的途中染上“紅眼睛”病,被隔離起來,所以一星期后才下去。我們學水工、水文的7位同志下到水工分場。
水工分場在一級電站大壩右側,距一級電站10來里路,有二三十位職工,并駐有一個排的守衛部隊。
水工分場的黨支部書記姓戴,是工人出身的老師傅,人很樸實,對我們很熱情、很關心。他告訴我們,在水工分場,除了搞好本職工作外,還得參加政治學習,參加勞動(開荒種水稻、蔬菜),參加軍事訓練、站崗放哨,協助部隊守衛大壩的任務。
在接下來的學習培訓中,我們并不感到困難。大壩觀察主要是用水平儀和經緯儀觀測大壩的水平位移和沉陷。在老師傅的言傳身教下,我們很快就基本掌握了業務技術。
在水工分場,除了學習專業技術,我感覺更多的是在“當兵”。
首先是每天清晨,起床號一響,就得迅速到操場上集合出操。我們作為外來培訓人員,也必須遵守這里的紀律制度。
其次是站崗放哨。一級電站大壩長412米、高71米,是混凝土重力壩,實際也是福州至南平必經的公路橋,一天24小時都得有人站崗。我們晚上配合部隊輪流站崗巡邏,一班一人,兩小時,站崗時荷槍實彈。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里,大家頭腦里都崩緊階級斗爭這根弦,站崗時不僅深感責任重大,有時還挺緊張。因為是公路橋,半夜三更偶爾有行人通過,而且往往是兩三人結伴而行。這時不能不警惕——如果是特務或壞人怎么辦?我總是退到暗處(大壩上裝有路燈、探照燈),緊握手中槍,密切注視來人的舉動。而行人見到暗處有持槍的人,往往也嚇了一跳,急忙離開。
再次是參加軍事訓練。壩區有十多挺高射機槍,水工分場成立了基干民兵連,我們自然也是民兵。在壩區一個月,我們參加過好幾次演習,演練的就是高射機槍,其中幾次是實彈射擊。我們與電站職工被編成4人一組的戰斗小組,每組負責一挺高射機槍。我原本被指定為瞄準手,同來的一位同志(也是知青)是射擊手,可他說他不敢打。于是我自告奮勇,經批準后成了射擊手。9月下旬,電站與部隊、地方要在壩區舉行一次軍民聯合防空演習。戴書記聽說我能寫會畫,便交給我一個任務:繪制一張壩區戰備防空示意圖,供演習時用。我還真畫了一張,戴書記看了挺滿意。演習那天,凌晨3點,隨著戰斗警報拉響,我們迅速進入陣地待命。天剛亮,警報又響起,“敵機”來了?!按?”隨著指揮員一聲號令,“嗒嗒嗒……”大壩兩側山頭上的各種武器一起開火,整個大地都震動起來……“戰斗”結束后,我感覺左小腿很痛,拉起褲角一看,流血了,原來是被一顆高射機槍子彈殼蹦到……
在壩區水工分場,我只待了一個月。由于古田溪水電站是混凝土壩,而山美水電站在建的是土石混合壩,指揮部要學“大壩觀察”的人員改到莆田東圳水庫學習,同意我們如愿意可改換工種,再另派人到東圳水庫。我征求電站幾位老鄉的意見,他們都勸我改換工種,學“電氣檢修”。于是,我便留下來到一級電站學習電氣檢修。
在壩區的一個月,我們亦工、亦農、亦兵,留給我的是難忘的記憶。
從壩區水工分場回到一級電站,這里就熱鬧多了。我們培訓隊的領隊老楊和學習水輪機、發電機檢修的同志都在這里。沒幾天,指揮部派出的第二批培訓人員也到了。
到一級電站后,我隨即下到檢修分場電修班。我們培訓隊在這里學電修的只我一人,因為學電氣運行、電氣檢修的都就近派到泉州電廠學習培訓。
一級電站是地下廠房,有6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2萬千瓦。電修班就在廠房洞口左側,有10多位職工。
我很幸運,在電修班遇到一個好師傅。師傅姓葉,是中專畢業的技術人員,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技術水平高,是電修班的負責人。他還是我的老鄉,泉州晉江人,改革開放后聽說調到一個新建水電廠當廠長。他對我很關心。下到電修班的第一天,他就領著我進廠房,詳細向我講解機組的有關情況。
到電修班沒幾天,5號機組大修就開始了。我把這次大修當作自己學習的好機會,多看、多問、多學。這里不同于水工分場,雖也要政治學習,但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工作中。5號機大修開始后,我們經常要加班加點,有時連續工作20小時沒有離開地下廠房。那時是沒加班費的,靠的是奉獻精神和自覺行動。當機組組裝好盤車時,電修班負責向發電機定子和轉子通電,控制轉子的轉速,讓機修班的同志調整間隙。這項工作要求準確度要高,在電站都由老師傅操作。也許是我的好學精神和認真工作態度受到葉師傅的認可,他居然要我負責盤車開關操作,他在旁邊指點。剛開始我有些緊張,慢慢地也就熟練起來,順利完成了任務。后來,我們電站第一臺機組安裝好盤車時,也是由我負責盤車開關操作,甚至盤車的接線圖也由我提供。
在此期間,我國政治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大事。11月初,電站召開全體黨團員大會,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關于林彪叛黨叛國的文件。整個會場除了宣讀文件的聲音外,鴉雀無聲。從毛主席的接班人、副統帥變成叛黨叛國的反革命,每個人都感到極大震撼。怪不得前些時候在壩區,戰備抓得那么緊。離開會場,場外的宣傳櫥窗里還掛著一張林彪學習毛主席語錄的照片,是江青所拍,題為“孜孜不倦”,是《解放軍畫報》的封面。這張照片還保留了一段時間(因為還未傳達到群眾)。每次我們從櫥窗經過,都感覺怪怪的……
5號機大修結束后,12月中旬,我們又到二級電站參加2號機大修。二級電站兩臺機組均為6.5萬千瓦,是當時全省裝機容量最大的機組。二級電站的生活條件比一級電站差,睡的是統鋪,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工作熱情。2號機大修原計劃50天完成,結果提前10天于1972年1月下旬完成了。
2月上旬,我們接到山美工程指揮部通知,說電站的機組已開始安裝,要我們結束培訓學習,回去參加安裝。于是,我們告別了古田溪水電站和師傅們,在春節前幾天回到了泉州。春節后就奔赴山美工地。
在古田溪水電站的學習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但它是我水電生涯的開端,我們不僅學到了業務技術,也學到了老師傅們的優良工作作風。古田溪水電站為福建的水電事業培訓和輸送出大批水電專業技術人才和生產管理骨干,不愧為“福建的水電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