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超 航空工業哈飛 董事長、黨委書記
曹生利 航空工業哈飛 總經理
為民族直升機工業和通航發展貢獻“哈飛力量”
張繼超 航空工業哈飛 董事長、黨委書記
曹生利 航空工業哈飛 總經理

哈飛將以扶搖直上的姿態,笑傲蒼穹的氣魄,把“哈飛制造”打造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1956年,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在航空工業哈飛(以下簡稱“哈飛”)成功首飛,國產直升機自此擁有了走向未來的原點,中國人期盼已久的民族直升機工業正式起步。此后的60多年里,哈飛伴隨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成長,走過了一條從仿制、引進到國際合作、自主創新的艱辛而光榮的道路,書寫了一部櫛風沐雨、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創業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直升機工業發展勢頭迅猛,哈飛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型號研制捷報頻傳,經營業績逐年攀升,管理水平取得長足進步,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如今,哈飛已經發展為我國直升機、通用飛機、先進復合材料構件的主要研發制造基地,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促進民族直升機工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AC352
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對于國家而言,是強軍之策、興國之舉;對于航空裝備制造企業而言,是責任,也是發展需要。
直升機是天然的軍民融合載體,我國的直升機工業從誕生之日起,就走上了“軍民融合”發展的道路。從哈飛自身來看,大體經歷了“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軍民互促”三種發展模式。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隨著型號不斷增多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先進技術在型號間轉化成為可能。民用直升機技術在直9等軍用直升機性能提升中廣泛應用,可靠性增長等軍用技術的轉化應用又促進了民用直升機技術的進步?;诿駲C建立起來的運營支持體系,也在軍機服務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十一五”開始,哈飛就主動打破了產業鏈封閉發展的模式,對機械加工的規模進行了控制,釋放出部分非核心加工業務,利用社會資源配套生產,培養了一批有實力的配套供應商。目前,哈飛50%左右的機加業務依靠社會資源完成,配套的民營企業已發展到上百家,涉及零部件、成品、標準件、工裝工具供應等多個領域,合作模式也由簡單的外委加工升級到質量、標準體系的輸出?!笆濉逼陂g,哈飛在保留關鍵業務的基礎上,將繼續擴大業務外包的范圍,并更加注重技術和管理的輸出,以有效控制風險。今年,哈飛在行業內率先召開了外協供應商大會,與民營企業共同謀劃公司軍民融合發展大計。
未來,哈飛將以航空工業確定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方向為指導,從產品、技術、管理、服務四個領域統籌規劃、協同發力,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構建“四位一體”的軍民融合發展“哈飛模式”,做好軍民融合這篇大文章。
通用航空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運輸航空相比,通用航空產業鏈特征更加明顯,制造業、運營業和服務業相互依托,相互促進。
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中國尚不發達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環境下,哈飛成立了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前身——運11型飛機農業航空服務隊。如今,中國飛龍通航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4架各類飛機,作業項目涵蓋航空護林、海洋監測執法、航空遙感、短途支線、航空攝影、空中游覽等領域,作業范圍覆蓋大陸全境和周邊領海海域,國內運營資質最全的通用航空公司,在通航運營領域起到了培育市場、引領方向的作用。
與此同期,哈飛在通用航空產品研制和適航方面也邁出了更大步伐。在固定翼飛機領域,在國內首次以美國FAR23部適航條例為依據,自主研發運12飛機,成為我國第一個取得FAA型號合格證的機型,開創了中國民用飛機取得國外權威適航當局型號合格證的新篇章,推動了我國民機適航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在直升機領域,直9在完成國產化后,同樣走上了適航驗證的道路。2001年,直9取得CAAC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填補了國產直升機無適航證的空白,為國產民機適航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哈飛在持續推進運12、直9改進改型的基礎上,不斷加快新產品研發,已形成“直升機與定翼機相結合、型號系列化發展”的通用航空產品體系。
在固定翼飛機方面,按照最新適航標準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雙發渦槳通用飛機運12F,相繼取得CAAC、FAA型號合格證和CAAC生產許可證,并且成為國內首款通過FAA的AEG評審的飛機,可廣泛應用于客貨運輸、海洋監測、空投傘降、地質勘探、醫療救護、人工降雨等領域。在直升機方面,代表中國直升機工業最新成就、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AC352直升機成功首飛,引起社會各界對直升機工業的廣泛關注;瞄準救護救援、通用運輸、警用執法等領域,自主研發的AC312E直升機已經實現首飛;高原性能出眾的AC312C直升機也進入到了詳細設計階段。
建設“空中絲路”是航空工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而提出的創造性構想,而航空工業的特點決定了業務開拓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哈飛作為航空工業最早出口民用飛機的企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全球銷售經驗,正在積極努力為開拓“空中絲路”貢獻哈飛智慧。
哈飛已有50架運12系列飛機和22架AC312系列直升機銷往了“一帶一路”沿線的8個國家,廣泛服務于這些國家的民航運營、運輸保障、醫療救護、飛行訓練等領域。憑借產品的出色表現和及時高效的售后保障,獲得了用戶好評,對國產航空產品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哈飛針對沿線國家市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擁有20余個潛在客戶,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阿聯酋、孟加拉國等。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哈飛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運12飛機現已取得俄、蒙適航證,具備了進入這些國家市場運營的資質;針對俄羅斯市場的開拓取得實質進展,與俄羅斯的航空公司正式簽訂15架運12E銷售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打開歐洲國家市場的航空企業。
哈飛將在航空工業的總體規劃下,積極參與“空中絲路”建設,加快推動產品“走出去”,努力成為“空中絲路”建設的先鋒。
哈飛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自強之道,作為武器裝備建設和民機產業發展“活的靈魂”。
如今,哈飛已經構建了相對完備的設計制造一體化技術體系,初步具備23部通勤類飛機、29部直升機自主研發和適航取證能力,形成了以部裝、總裝、試飛為核心的完整生產制造體系,具備航空器制造全流程的生產和檢驗檢測能力,復合材料結構部件設計、工藝、檢測、試驗一體化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在型號研制生產中,哈飛大力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在直升機方面,以新型號研制技術需求為牽引,掌握了總體氣動布局、高效旋翼、非均布涵道尾槳、飛行動力學分析和全機動力學分析等新技術,解決了諸多瓶頸問題。在固定翼飛機方面,通過自主研發運12F飛機,突破了損傷容限設計、復合材料適航、航空器評審(AEG)、23部飛機適航取證技術等6項關鍵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掌握和應用,使運12F飛機在性能指標和安全性與世界同級別競爭機型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實現了我國民用航空高科技產品領域的重大突破。
哈飛將重點提升面向細分市場的型號研發能力和基于成本控制的優化設計能力,逐步提升新技術對銷售收入貢獻率,使公司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創新型企業需要。
2013年,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哈飛召開了第十六次黨代會,確立了“以建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為目標,以實現‘體系化、規范化、信息化、一體化’為路徑,以‘聚焦發展、聚焦責任、聚焦價值、聚焦品牌、聚焦和諧’為著力點”的黨建工作總體思路。幾年來,哈飛黨委聚焦落實從嚴治黨各項要求,推動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黨建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哈飛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各級領導干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的意識顯著增強,融入中心開展黨建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干部隊伍作風明顯轉變,黨員的身份意識進一步強化;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效顯著,公司營業收入、利潤、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均實現大幅增長。
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永遠在路上。哈飛黨委將進一步筑牢“四個意識”,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著力提升公司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站在新征程的起點,哈飛將時刻牢記自己姓“軍工”,名“航空”,始終站在直升機產業發展前沿,以扶搖直上的姿態,笑傲蒼穹的氣魄,將公司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航空研發制造企業,把“哈飛制造”打造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