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鵬,張 倩,趙 萍,李 梅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江蘇 南京 210024)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二孩”大量出生將對社會各個方面形成綜合考驗,其中最緊迫、短期內面臨考驗的不容置疑就是醫院兒科[1]。在這種背景下,兒科護士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由于兒科護士的職業特殊性,兒科護士除需具備基本的護理職業道德,還必須具備兒科護理職業素養[2]。五年制高職護理教育在國內自1996年試點辦學開始至今,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各地區,快速扭轉了國內大專學歷護士短缺的現狀。綜上所述,在兒科護士人力資源緊缺、兒科護士專科性強和要求高、高職護理專業迅速發展、校院合作得到大力推廣的背景下,為培養更加適合兒科護理工作的后備人才,南京市某五年制高職學校與南京市兒童醫院達成聯合培養協議,開設兒科護理方向班,積極拓展兒科護理人才的培養途徑。護士核心能力指在護理教育中應著重培養的、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主要的能力[3]。筆者從2017年2月至9月對護理方向班的護生和臨床兒科護士進行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尋找差距,從而為五年制兒科方向護理人才的培養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現介紹如下。
抽取南京市某五年制高職學校2012級、2013級兒科方向護生共40名,這40名護生都已完成兒科護理學的專業課學習及4個月的兒科護理實習,將其作為護生組;同時在南京市兒童醫院不同病區隨機抽取兒科護士共200人,均為女性,平均年齡(31.2±4.3)歲,均已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將其作為兒科護士組。
采用文靜等[4]編制的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統一發放問卷,并細心針對測評條目進行講解,要求30分鐘內完成問卷填寫。共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利用EpiData3.1軟件進行數據雙份錄入,應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護生組與兒科護士組護士核心能力總分及6個一級指標得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但兩組6個一級指標得分換算為百分制后,由高到低的排序并不一致,護生組排序為:專業態度>專業實踐>溝通協調能力>疾病信息管理>專業發展>評判性思維;兒科護士組排序為:專業實踐>溝通協調能力>專業態度>疾病信息管理>評判性思維>專業發展。
表1 兩組護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較(s,分)
組別護生組兒科護士組t P總分61.5±15.9 83.4±12.8 5.12<0.01專業態度13.3±2.6 17.1±1.9 3.34<0.01專業實踐20.1±3.9 26.1±3.4 3.97<0.01評判性思維4.3±1.4 7.4±2.3 8.78<0.01疾病信息管理5.6±2.2 8.2±1.6 6.36<0.01溝通協調能力12.9±3.3 17.3±2.2 4.29<0.01專業發展5.3±2.5 7.3±1.4 3.99<0.01
護生組在66個三級指標中得分較高的為:熱愛兒科護理工作,愛崗敬業,勤勉工作,篤行不倦,具有奉獻精神;對兒童的健康高度負責,關愛兒童,給患兒及其家庭提供情感支持;掌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方法等。得分較低的指標為:對整體護理質量和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對存在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服務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評判性思維);對實施護理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對尚存的護理問題做出反饋(評判性思維);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收集患兒的健康資料,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評判性思維)等。
兒科護士組在66個三級指標中得分較高的為:掌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方法;掌握兒童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經皮血氧飽和度監測方法;能夠運用減壓方法放松心情,必要時尋求他人的幫助等。得分較低的指標為: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獲得相關信息、數據并進行整合、分析,以提高護理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能力);能運用循證護理方法,檢索和評價護理相關文獻,解決臨床護理問題(專業發展能力);對慢性疾病進行綜合管理,能根據患兒及其家長的需求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疾病信息管理)等。
兩組得分差異較大的指標為: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早期發現患兒的病情變化,及時實施治療及護理干預(評判性思維);根據患兒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分配護理資源,提高工作效率,達到高質量的護理目標(疾病信息管理);能對個人的職業發展做出規劃,并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專業發展)。
本次研究通過將五年制高職兒科方向護生的護士核心能力和臨床兒科護士的護士核心能力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研究,找到了護生與臨床護士之間的差距和不足,并將調查結果中得分較低的指標作為制訂兒科方向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方案的參考依據。研究結果提示,護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和4個月的實習,仍然在各個方面明顯落后于臨床護士,僅通過兒科護理學一門課的學習及延長實習時間,并不能明顯縮短護生與臨床護士之間的差距。這就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進一步研究和改革。從兩組分差較大的指標來看,應該針對護生的評判性思維、疾病信息管理能力、專業發展等優化課程設置,同時注重實踐教學改革,讓護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人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同時提高自我認識、自我定位能力,為將來的專業發展打下基礎。
在本次調查中,護生評判性思維得分最不盡如人意,護生尚不能及時、妥善、靈活處理臨床問題,也不能對護理工作做出整體判斷并提出改進措施,這提示在日常教學中,可多采用案例教學等方式,將臨床情境引入日常教學,啟發護生思維,提升護生的綜合判斷能力。
[1]溫菊霞.兒科護理如何應對“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J].甘肅科技,2017,33(5):95-96.
[2]李鵬云.加強兒科護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5):239-240.
[3]陳祖福.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文靜,尹華英,蔣小平,等.兒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護理研究,2014(34):4254-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