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娟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4120)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更新,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迅猛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也逐漸加強對醫療衛生的重視,尤其是國家教育部門,為了促進預防醫學的發展,逐漸將預防醫學課程融入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
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醫學教育中,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預防醫學相關內容的學習。就當前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而言,雖然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已采用多媒體教學,但預防醫學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在對預防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教授時,仍采用以教材為主的理論講授教學方式[1]。教師只是將教材中枯燥的內容轉化到多媒體課件中,使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預防醫學的過程中,無法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只能夠通過教材和教師的講解對其進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習和理解。
在預防醫學課程教授過程中,非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師只有對相應的預防知識非常熟悉,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預防醫學內容的理解[2]。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課程不是十分了解,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搭配不夠合理,通常是理論性課程較多,而實踐教學內容較少,致使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無法對預防醫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實踐,影響學生對預防醫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首先要加強非預防醫學專業師生對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視。對當前非預防醫學專業中學生普遍存在對預防醫學課程忽視的情況,要反復強調預防醫學在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充分認識到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來在醫學臨床中的醫生,不僅要具有能夠在臨床中對患者實施治療的技術手段,同時也要具有能夠對相關疾病進行預防和保健的能力[3]。
在分析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的過程中,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方面,在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設備開展教學,通過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將預防醫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在多媒體中以多種形式展示出來。比如通過小視頻展開對相關知識的教學,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促進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在轉變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預防醫學課程教師要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案例討論、情境教學、項目導向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加強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由此提升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醫學教育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預防醫學課程教師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4]。一方面,非預防醫學專業在對相關教師聘用過程中,要聘請專業水平相對較高、經驗豐富的預防醫學課程教師,在根本上提高預防醫學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對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師不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就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而言,預防醫學課程在醫學教育中十分重要。對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加強對預防醫學的重視、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研究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和創新措施。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提供參考,以期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質量。
[1]黃曉,賀莉萍,李軍,等.地方本科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2014(4):69-70.
[2]李雨璘,崔念,潘曉放,等.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體系的初步優化與改革研究——以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為例[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35-36.
[3]孫林青,李文斌,張建榮,等.預防醫學專業本科教育中臨床醫學課程改革構想[J].現代預防醫學,2013(16):3056-3058.
[4]余日安,楊翌,鄒宇華,等.預防醫學專業特色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研究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4(10):8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