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勇
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在中小學課堂上,增加了課堂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性,把以“教”為中心的課堂轉化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對話和討論成為了課堂的主題,以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為主的課堂教學,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應用與思考
翻轉課堂,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自學教材、觀看視頻中教師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完成相關檢測,并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達標提升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實施
實施之初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對象條件不足
筆者所處地區為安徽西北部,經濟還相當落后,學生多數是農村孩子,有的是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有的是在學校外和陪讀親屬租房子住,不具備上網條件。即便是家在城里的學生,有上網條件,因為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學生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在家進行網絡自主學習,導致課堂教學部分無法有效進行。
(二)學校實施條件不足
把課前準備部分放到課堂上進行,學校要提供能讓學生單獨自學的設備。
(三)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中的《讓生命之根更深》為例,談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考試綱要,熟悉教材文本基礎上,課前做了以下工作:設計學習指南(它包括學習內容,學法指導,學習目標,基礎梳理,問題檔案,學習反思五個部分), 錄制微視頻,設計達標自測題,制作學習參考資源。
課前準備:
1、設計學習指南
⑴學習內容:《讓生命之根更深》
⑵學習目標:知道挫折具有兩面性,是把雙刃劍;知道生命之鈣的成分,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能夠正確認識挫折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⑶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中,盡量聯系自身實際或身邊人的經歷,感悟挫折是把雙刃劍,體會挫折的積極作用。
⑷基礎梳理
①、挫折使有些人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被其浪濤所吞沒;而另外一些人則()挫折,讓自己的()扎得更深。
②、如果沒有挫折,沒有考驗,人的()和()就不易被充分發掘出來。
③、失敗和挫折使(),它能(),考驗人,更能()、()使人受益終生。
⑸、請你把學習中的疑問記錄下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⑹、學習本節內容后,你有哪些反思,請你記下來。
2錄制微視頻
利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錄制《疑難解析》視頻。視頻中我通過《無臂鋼琴師劉偉》,《名牌大學生淪為流浪漢》兩則例子,講授了挫折具有兩面性,是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影響。挫折作為生命之鈣,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和智慧,促進人的不斷進步。
3 達標自測
⑴“人要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才能學會走路?!瘪R克思的名言說明的道理是:
A經歷挫折的人肯定能成功
B挫折是財富,挫折越多越好
C挫折乃成功之母
D遇到了挫折,要學會自我疏導
⑵、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體現了本節內容的什么觀點?
⑶、你認為生命之鈣的成分有哪些,請你寫出來。
⑷學習參考資源
文本資源:《麥穗與挫折》 《老鷹的再生》 《南瓜的力量》
網絡資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網》
對學生提出要求
課前利用網絡中的學習指南,微課視頻,學習參考資源,自學教材內容,完成相應的自學檢測。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整體思路是,以學生討論,師生對話為主,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環節一:分享交流 各學習小組組內展示自學成果,互查互助(10分鐘)
環節二:答疑解惑 教師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20分鐘)
環節三:效果測評 學生獨立完成基礎訓練教師選擇的檢測試題。(15分鐘)
該部分檢測試題為基礎訓練中的單選題3道,非選擇3道。
課后拓展
學生可通過學校網站教師工作室留言或在班級QQ群中發布方式發表學習的感悟和認識。
二、幾點思考
首選,翻轉課堂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增加了課程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性,把以“教”為中心的課堂轉化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對話和討論成為了課堂的主題,以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為主的課堂教學,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翻轉課堂更有利于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學習。有了學習指南,微視頻,學習參考資源,學習困難的學生學在課后復習時可以反復觀看,加深知識的理解。
再次,翻轉課堂也有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再扎實,過后不復習也會遺忘,而學生在復習時如果能夠打開網絡,把學習指南 微視頻 學習參考資源再看看,會加深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復現上課時課堂討論的情景,激活記憶的細胞,提高復習的效果。
三、結語: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在課堂上可以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性,與傳統課堂相比,改變了教師講授的時間和地點,實現了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定學”向新型課堂“以教導學”的轉變。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技巧,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