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遠
【摘 要】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聲音動聽,演奏技巧豐富,在現代音樂藝術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是高校音樂教育重點內容之一。近些年,高校鋼琴教學現狀并不理想,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情況。當前高等教育已逐步走向大眾化,使得生源綜合素質和音樂基礎很難得到保障。另外,一些高校仍沿襲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有效性并不理想。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創新與建構值得研究。
【關鍵詞】鋼琴教學;藝術教育;教學模式;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54-01
一、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鋼琴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音樂能力、鋼琴彈奏能力、鋼琴作品欣賞和判斷能力,以及鋼琴演奏的創新能力和音樂素質。實際上,就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學生基數增多,生源綜合素質和音樂基礎很難得到保障,使得傳統教學模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1]且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通常以“教”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方法機械單調,積極性并不高,很多時候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點,完全依靠死記硬背,模仿教師學習,學習效率較低下。并且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鋼琴教學,教學過程枯燥,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難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不論出于人才培養需要,還是出于教育改革創新需要,都應加強高校鋼琴教育模式改革創新。
二、高校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建構思路
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環境已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加強教學改革創新已成為必然趨勢。
(一)加強分層教學。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藝術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音樂基礎參差不齊。若想獲得理想教學效益,實現教育目標,在教學模式構建中就應對這一問題進行考慮和分析,貫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加強分層教學的實施。教學過程中,可基于學生音樂基礎、接受能力、認知條件對學生進行分層,對不同層級學生設定不同教學目標,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構建以學生為中學的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
從具體教學實踐來看,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一是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一定鋼琴基礎的發展層;二是基礎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提高層;三是基礎知識薄弱,接受能力較低的基礎層。[2]對基礎層學生的教學,應加強基本功訓練,穩中求進,為后續深入學習奠定基礎,主動挖掘學生興趣。
(二)創新教學方法。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實效性差,難以取得預期教學效果與教學方式方法落后有一定關系。當代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傳統教學方法很多時候不能完全適用。因此,為提升鋼琴教學質量,為新型課程構建奠定基礎,應創新教學方法,突破傳統鋼琴教學格局。如應用合作學習法、表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構建互動式的新型課堂。[3]這種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能削弱知識抽象性,提升課程參與度,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學生更好理解知識。
(三)更新教育技術。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改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入,誕生了現代教育技術?,F代教育技術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獲得更多教育資源,更能有效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微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利用精悍短小的視頻內容展開教學,便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點問題。再如,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動畫將鋼琴知識展現給學生,構建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音樂影片片段,利用cool edit等音樂制作軟件,幫助學生錄制曲子。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聽到自己的彈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產生。
(四)加強師資建設。不論新型課堂構建,還是教學實踐策略的實施,都離不開教師。教師專業素質對高校鋼琴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關于教學計劃的實施,影響整體教學進度。作為高校鋼琴教師,不僅要基礎理論知識過關,專業技能水平過硬,還要具備與之相匹配的音樂素養。若教師自身職業能力不符合崗位要求,自然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因此,各高校應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積極組織對教師的培訓與再教育,為教學改革創新、課程構建奠定人才基礎。
三、結語
若想獲得理想的鋼琴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有效性,就應加強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在具體課程構建中,應基于當前教學現狀,采取相應解決措施,構建新型課程形式。例如,實施分層教學,加強教學方式方法更新,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參考文獻:
[1]田甜.關于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4):96-97.
[2]呂媛媛.淺談高校鋼琴教學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和實施[J/OL].音樂時空,2016,(10):116-117.
[3]劉穎,李媛希.建構主義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措施[J].新課程學習(下),2015,(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