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松
摘要:供給側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高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只有構建能夠與供給側改革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保證教育成效。本文基于供給側改革驅動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的思路,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的措施,以實現教學資源要素的科學配置,滿足經濟轉型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應用型;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高職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養的供給整體上還存在不足,有必要在進一步分析國家對高職人才的培養定位、準確把握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特征的基礎上,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對高職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人才的供給效率。
1.營造創新人才培養氛圍
“供給側改革”對經濟的影響,勢必影響到校園經濟及文化,學生們更注重自身發展空間、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確立,高職院校要正確引導,創新文化,將“供給側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校園文化中。在校內大力支持和積極提倡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創新,加強校園內創新軟件及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諧的創新氛圍。將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主要內容,轉變高職學生原有的就業理念,提高高職學生創新熱情,增強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高職學生創新水平,將創新與“供給側改革”相融合,并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制定適應新的經濟環境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計劃,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高職院校定期邀請社會著名學者、專家為教師和學生開設創新講座,組織優秀創業畢業生進行創業歷程交流會,使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校園里學生通過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論壇、創業者聯盟等方式了解如何創業,通過學校獎勵、企業獎勵激發創業激情,形成創業風氣的良性循環。
2.加強應用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建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當前社會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逐漸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學校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從本地區和虛擬網絡上獲得大量的實體教育資源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诖耍Y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對教育供給的重視,可以從資源建設角度加強教育資源供給,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相應的人才保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具體操作實踐中,學??梢越Y合大數據時代資源建設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進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持構建學習分析系統,并建設教育信息化專業平臺,全面探索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以資源建設有效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全面促進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區經濟建設貢獻一定的力量。
3.強化應用型、技術技能型課程建設
課程是人才培養與供給鏈中的核心環節,是保證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合理完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立足點。
第一,要優化配比課程結構,突出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對相關的專業基礎課、重要主干課、核心課、技能應用和實踐課,要以經濟供給側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進行整合優化;要注意強化實驗、實訓、實習課程。課程配比要注意合理、平衡、實在、有用,不能顧此失彼。
第二,以行業發展實際和技術創新為導向,充實優化教學內容。課程教材要及時更新,尤其是應用型專業課教材,要及時汲取相關行業領域最新的技術升級動態和創新成果或在課堂講授內容中予以充實,以保證學生掌握本行業的最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要注意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貫穿在教材和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深切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實質。此外,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行業企業的生產一線尋找和選擇畢業設計選題。
第三,立足于以生為本,大力改革教學方法和培養方式。應用型人才培養尤其要摒棄滿堂灌、填鴨式、照本宣科等僵化死板的教學方法,應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和要求,積極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項目參與式、任務驅動式、案例式、模擬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各種方法可以互相融合、因課制宜,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環境中切實掌握實踐應用性知識和能力。要將現代數字技術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利用“教學+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虛擬仿真實驗等提高教學效果。
4.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凝聚創新創業優秀人才,打造能力突出、技藝超群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專兼結合。教師的多元化是教育多元化的重要保障。高職院??善刚埿袠I企業的業務精英和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著力鑄就一支專、兼職教師結合、跨院??缧袠I跨企業的高素質高技能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二是要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機制。高職院校要將“入崗訓練、試崗鍛煉、勝崗歷練”的教師培育機制與高職教師掛職鍛煉機制相結合。雙創教師要從行業企業引進,也要從本校走出,深入企業一線入崗歷練,“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努力填補高職教師的實踐短板。三是要加強培訓,強化高職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四是要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引入淘汰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堅持自評、互評、教師或企業社會評價相結合,以企業社會評價為主,“重視自評”,以評促教。
結語: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創新教育,體現高職辦學特色,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謀劃創新教育的特色化發展之路,為高職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崗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薛珊.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職教育創新發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10):10-13.
[2]唐文忠,鄭云峰.優化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供給側改革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2016,17(6):71-77.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供給側改革下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以物聯網專業為例》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DJA170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