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端蘭
摘要 楊橋朱紅桔是安慶市宜秀區地方特色柑橘品種,果色鮮艷,品質優良,栽培歷史悠久,深受市場歡迎。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了楊橋朱紅桔種植的資源條件和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保護和開發利用措施,以期為楊橋朱紅桔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楊橋朱紅桔;保護;開發利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92-02
楊橋朱紅桔是安慶市宜秀區地方特色柑橘品種,主要分布在宜秀區楊橋鎮余墩村、余灣村、龍山社區、宣店社區、楊橋社區、倉房社區、溪安村、鹿山村、官兵村、鮑沖湖村、花山村、螺山村、破罡湖社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0°36′~30°41′、東經117°1′~117°6′。
楊橋鎮是全國重點鎮、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省生態鄉鎮、省現代農業示范區、省優秀旅游鄉鎮。位于安慶市北郊,距安慶城11 km,背靠大(小)龍山,面臨石塘湖、破罡湖,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條件宜人,有“安慶市后花園”之美譽。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6.9 ℃,年降雨量1 389 mm,具有雨熱共濟、光溫同時的氣候特點。楊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從區域內的機場高速路口經合安高速至合肥、南京、武漢分別僅1.5、3.0、4.0 h的車程;境內的228省道可直達樅陽、銅陵等地;毗鄰的206國道可至合肥;市區3路、21路公交車直達楊橋鎮,為楊橋朱紅桔生產、銷售提供了便利。
楊橋朱紅桔屬亮皮柑橘類,果皮色澤朱紅,外形美觀;汁液酸甜可口,風味濃;果皮易剝,果實囊瓣中空,后熟品質好、較耐儲運。楊橋朱紅桔全身都是寶,桔子的肉、皮、核、絡、葉都是有名的中藥材,桔皮有健胃、祛痰、鎮咳、祛風利尿、止逆和止胃痛的功效;桔絡含有VP,可化痰、通經,適用于高血壓和咳嗽引起的胸肋痛等癥;桔核是桔子的種子,可理氣、散結、止痛;桔葉性味苦平,有疏肝行氣、散腫散毒的作用,適用于乳房有結塊等癥的治療。楊橋朱紅桔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桔汁飲料、桔子罐頭等,果品供應本市“雙節”(元旦、春節)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2016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準注冊“楊橋朱紅桔”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楊橋朱紅桔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宜秀區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按照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的理念,大力推廣低產桔園改造和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推進桔產品品牌化建設,提高了楊橋朱紅桔產品質量和效益,同時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成為帶動當地特色經濟快速增長、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1 產業發展現狀
1.1 栽培歷史悠久,農民種植經驗豐富
據《安慶市志》記載,楊橋朱紅桔有百余年的栽培歷史。明清以前,居住在大龍山南側丘陵湖濱的農民利用當地自然地理條件栽植果樹,樹種有柑、柚、桃、李、杏、梨、石榴等。清代中葉,該地農民多棄糧種果,改黍地為果園。此后,陸續引進朱桔、紅桔、黃皮桔種植,其中余灣村1株實生紅桔樹保留至今,樹齡逾150年,年產紅桔500 kg,最高年份達650 kg。目前,楊橋鎮朱紅桔種植面積達到133.3 hm2,其中以余墩、余灣村種植較集中,主要分散種植在農戶的房前屋后,形成了“春季鳥語花香、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郁郁蔥蔥”的美麗田園景象,帶動了當地休閑觀光采摘和“農家樂”產業經濟發展,廣大農民在長期的栽培管理過程中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種桔經驗。
1.2 種植比較分散,品質效益低
楊橋朱紅桔以一家一戶庭院種植為主,成片規模種植的比較少。由于分散種植,往往疏于管理,且管理水平低,加上生產管理成本高,給標準化栽培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果品產量和品質都難以保證,生產效益比較低。
1.3 樹體老化,亟待更新復壯
目前,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農村的果農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科技能力弱,難以勝任整形修剪、病蟲防治、水肥管控等技術管理工作。許多果農是常年粗放管理或“望天收”,造成了朱紅桔樹體普遍高大、樹形紊亂、樹勢衰弱、大小年結果現象十分嚴重,亟待采取保護性綜合技術措施更新復壯樹體,改造低產桔園。
1.4 果農組織化程度低,產品銷售困難
農戶分散種植,組織化程度低,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弱。果品銷售主要是農戶到菜市場或馬路邊銷售,果品滯銷腐爛損失較嚴重;加上果品采后商品化處理措施缺乏,豐年果品市場銷售十分困難,豐產不能豐收,影響了果農種植積極性。
2 開發利用措施
2.1 開展適用新技術培訓,提高科學種桔水平
根據朱紅桔農時特點和農民的實際需要,依托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師資技術力量,同時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扶貧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扶持資金,廣泛開展優新技術培訓,并通過課堂理論教學、現場實踐操作、科技示范引導和跟蹤技術指導等方式,有效提高桔農科技文化素質和種果水平,為朱紅桔優質安全生產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2]。
2.2 加強低產桔園改造,盡快恢復樹勢
建立試驗示范基地,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鎮低產老桔園改造。主要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合理整形修剪及科學抗旱防凍等技術措施,盡快恢復樹勢,克服大小年結果;并推廣應用朱紅桔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促進朱紅桔增產提質增效[3]。
2.3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
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和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聯合生產、專業種植、規模經營、品牌銷售,將分散的資金、勞動力、土地和市場有效地組織起來,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的矛盾,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果品質量,促進農業增效、果農增收、農村增綠。同時,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與擴大規模經營的矛盾、果農與龍頭企業之間的矛盾,促進果業產業化經營,增強果農和果業的市場競爭力[4]。
2.4 打造名優品牌,提高果品市場競爭力
根據楊橋朱紅桔獨特的人文歷史、地理氣候條件和品質特性,楊橋朱紅桔已申報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為保證楊橋朱紅桔產品質量和信譽度,一方面要組織廣大桔農大力推廣應用柑橘無公害或綠色標準化栽培技術,提高果品品質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優質品牌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提高果品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做強做優楊橋朱紅桔產業。
2.5 開展資源普查,擇優擴大母樹繁殖
對現有的楊橋朱紅桔種質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從中選擇樹齡長、樹勢壯、產量高、品質優、豐產穩產性好的優株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并通過擴大繁育,高標準建立楊橋朱紅桔規模種植示范基地,進一步輻射帶動楊橋朱紅桔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2.6 發展生態休閑觀光和智慧果業,挖掘產業發展潛力
充分利用楊橋鎮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自然人文景觀和休閑養老特色小鎮建設契機,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柑橘業,春賞花、秋觀(采)果,為城鄉居民提供采摘和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帶動當地生態休閑觀光業和“農家樂”經濟發展;同時搭建果品銷售網絡平臺、“農超對接”等,拓寬果品銷售渠道,挖掘果業內部增收潛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3 參考文獻
[1] 安慶市宜秀區“楊橋朱紅桔”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EB/OL].(2016-06-14)[2018-07-16].http://www.chinapgi.org/news/4800.html.
[2] 姚季倫,陳守斌,謝淑芳,等.湖南省柑橘產業發展戰略之管見[J].湖南農業科學,2015(2):70-73.
[3] 張玉,趙玉,祁春節.中國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07(5):10-11.
[4] 孫鈞,徐建國,陳力耕.浙江柑橘產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浙江柑桔,2007(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