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雁 宋怡銳
摘要 根據河南省安陽市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實際,闡述了安陽市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分析了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對策,以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氣象服務支撐。
關鍵詞 農業氣象服務;實踐;問題;對策;河南安陽
中圖分類號 S1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209-01
安陽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交界地帶。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區,東部為平原,為典型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適中。安陽市是河南省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部規劃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市。在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大背景下,干旱、雷電、大風、霜凍、暴雨等各種極端災害性事件頻發,制約安陽市農業正常生產、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及農民收入增加。因此,安陽市各級氣象部門創新思考,為安陽市“三農”氣象服務開展諸多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可靠氣象服務支撐。
1 安陽市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開展實踐
1.1 得到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長效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
安陽市各地區“三農”項目實施后,各級地方政府對相關工作均高度重視,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下發多項支持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政策性文件,把氣象為農服務和專項試點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在財政投入、項目規劃、目標考核等給予強力支持。林州、內黃分別爭取到地方編制2人,湯陰爭取到地方編制3人,滑縣爭取到地方編制7人。
1.2 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能力提升,開展面向糧食安全防災減災氣象服務
結合農業“高產創建”“高標準糧田”、郵政“萬畝示范方”等項目,在試驗田內安裝多要素、土壤水分站、農田小氣候站、可視化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設備,開展防御技術示范推廣。統一安裝縣級農業氣象業務平臺,制定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集。將95%以上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納入到直通式服務數據庫。
2 安陽市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傳播途徑不通暢
目前,安陽市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主要是手機短信、電視、廣播、電子顯示屏、網絡等媒體手段。但安陽市部分區域通訊不發達,網絡還未完全普及應用,一些自動監測預警系統覆蓋不全面,致使有些區域農村氣象信息獲取渠道有限,特別是安陽市偏遠地帶,若出現突發性災害天氣,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若無法第一時間送達,將會給廣大農戶帶來嚴重損失。
2.2 農業氣象服務資金配置不到位
雖然政府對于“三農”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投入一定專項資金,但還無法滿足氣象服務更多需求,加之地方資金爭取不容易,導致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經費保障渠道不順暢,使部分農村氣象監測、分析、處理及災害預警服務平臺等軟件、硬件不夠完善,制約“三農”氣象服務持續、有序開展[1-2]。
2.3 農業氣象服務專業人才不足
人才問題是“三農”氣象服務工作開展的關鍵瓶頸。因為人員編制、基層環境各類因素影響,大多數基層氣象部門缺乏高職稱、高學歷氣象專業人才,導致基層氣象部門農業氣象服務人才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天氣預報產品深加工水平不高,制約農業氣象服務精細化開展。
2.4 農業氣象服務產品不夠精細化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安陽市現代特色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及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迅猛發展,也對氣象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面對現代農業發展新形勢,安陽市氣象為農服務產品有限,存在時效性不高、針對性不強、覆蓋不廣泛等問題,無法較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3 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完善對策
3.1 拓寬農業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
安陽市各級氣象部門應明確主動傳播氣象信息工作職責,依據當地農業發展實際,對農業生產氣象信息產品時間頻次優化調整,及時更新農業氣象信息內容;建立健全農村氣象信息隊伍,在各村挑選村民兼任農業氣象信息服務人員,負責收集氣象信息,并及時將農氣預報信息傳遞至每個村民;注重與種養殖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及涉農企業等溝通協作,提供災害預警信息服務,確保廣大群眾提前應對,降低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3]。
3.2 充分保障農業氣象服務的資金投入
各級氣象部門應將擴大資金投入作為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工作,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有效發揮地方政府主體作用,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確保農業氣象服務項目有序建設和正常運行,為“三農”工作提供更多的氣象服務保障[4-5]。
3.3 強化農業氣象服務人才的培養
采取“外引內培”方式開展人才培養,一方面完善基層人員編制、工作環境、待遇等條件,加大引進現代化硬件設備,向高校、社會招聘現代化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壯大基層氣象單位人才隊伍。依據地方氣象服務與農業發展實際,充分利用相關學習交流平臺,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確保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實際效果。
3.4 加強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開發
安陽市各級氣象部門應加大對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研發力度,聯合涉農部門對安陽農業發展現狀展開調研,研究開發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預報、干旱指數預報、生態農業產業園觀光指數預報等產品,確保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達到定時、定量及定點要求,提升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4 參考文獻
[1] 王冰,林修棟,劉君秀.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探析:以山東煙臺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5,29(1):5-8.
[2] 鄧玲,朱定真.我國氣象服務理論研究綜述[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5,38(2):1-7.
[3] 吉志紅.三門峽蘋果氣象災害氣象服務效益評估[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4,35(1):74-77.
[4] 鄧見英,曾海鵬,胡國強,等.婁底市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與對策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3):7924-7926.
[5] 陳靜,梁宏升.自媒體時代的氣象服務[J].廣東氣象,2013,35(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