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曉
【摘 要】隨著《巴塞爾新資本協議Ⅲ》[1]的推出,標志著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由以前單純的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轉向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譽風險并舉,信貸資產與非信貸資產并舉,組織流程再造與技術手段創新并舉的全面風險管理模式,需要農合機構提高稽核審計實效,強化全面風險管理。
【關鍵詞】稽核審計;風險管理;問題;措施
農合機構作為面向“三農”的地方金融機構,如何強化全面風險管理成為農合機構能否穩健發展的重要問題。稽核審計作為一項獨立、客觀、公正的約束與評價機制,是農合機構全面風險管理中重要防線之一。如何針對農合機構稽審管理的現狀,提高稽審實效,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已是引發深思的課題。
一、流程銀行稽核審計條線基本情況
目前,經流程銀行改造后的農合機構秉承“風險關口前移”的風險防范理念,結合流程銀行“前臺、中臺、后臺”設計模式,不斷完善、改進稽審機制。
1.稽審架構基本搭建和凸顯立體交叉式、多層次風險防范與控制的特色,較過去單純的稽核檢查,職能不僅內涵豐富延伸,還拓寬了覆蓋面。一是設置專門的稽核內審專職部門,負責統籌全轄審計檢查、案件防控、內控評價、紀檢監察等內部稽核審計各項工作。二是引進專業委員會制,在理事會、監事會層面分別設置審計委員會、監督委員會,負責通過監督理事會、經營班子的重要決策和管理行為,以及向經營班子提示業務風險,召集內審和專業部門的信息交流會議,具體跟進案件防控、存在問題、內部控制、合規風險等各項工作。三是設立專門的事后監督中心,通過及時處理和審核前一交易日所有的業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效性得到提高,增強了原分散常規稽核中柜臺業務審核的效能。四是設置運營主管(會計經理)實施委派制,由聯社統一委派,對各信用社、營業部、直屬分社的風險交易業務進行授權控制及對業務操作的合規性進行監督檢查,進一步提高內部控制手段。五是實施兼職合規經理制,在各社、部均設置兼職合規經理,負責對轄內各項業務和經營、管理的合法合規性進行負責、協調和溝通,同時加強本社、部的合規性建設,定期提交合規風險與管理情況報告,對有關情況進行分析和風險的提示。
2.稽審內控制度經梳理、補充,正形成以省聯社“管理辦法”為主干,聯社條線細化出“實施細則、管理程序、作業指導書”等不同層次支干的樹狀體系,呈現出逐步健全的趨勢。一是補充專業委員會決策程序及相關崗位作業指導書等流程銀行新制度文件,做到新架構出新流程、新崗位出新制度,規范崗位人員業務操作,約束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從而適應稽審架構立體多元化的變革。二是增加內部控制評價及后續評價管理程序,為單純的稽審檢查向實時監控、動態管理轉變提供“有規可依”,促進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運行。三是分類編制各崗位人員履職審計作業指導書,對重要崗位離任審計進行細化,使審計操作性更強。特別引入信貸員離崗風險評價的新概念,更能完善信貸風險管理。
二、流程銀行稽審條線主要存在問題
從農合機構稽審管理的現狀來看,由于主觀上受從業人員內控管理意識缺乏,客觀上稽審管理的硬件條件滯后等,制約農合機構稽審工作的實效,也不利于全面風險管理的效果,問題表現有:
1.從業人員內控管理意識缺乏,風險意識淡薄。從稽核檢查和近兩年案件專項治理自查、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來看,尤其從一些屢查屢犯的問題來分析,部分農合機構實際還存在“重業務,輕內控”現象,從業人員部分缺乏內控管理意識。
2.稽審履職水平參差不齊,稽審管理機制不能完全實施。自實施流程銀行管理改革以來,農合機構建立了更精細化的公司治理的組織架構。理(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都按有關規定設立了稽審管理機構或部門,經營管理層下設的內審部、事后監督中心的工作與稽審管理有關,但其隊伍中復合型人才短缺,對開展系統、深層次的稽審造成一定的困難,部分實施的效果與全面風險管理的期望值仍難于匹配。
3.稽審管理未能充分利用系統資源或管理平臺,沒有完全跟上信息系統的發展步伐,在日常稽審檢查工作中仍以現場檢查為主,未能充分依托和利用系統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由事后向事中及時性的現場稽審與非現場稽審聯動。
三、提升稽審實效的措施
1.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內控管理教育,增強內控管理的意識和自覺性,為稽審工作縱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一是開展“以人為本”的全員內控管理意識教育,在教育培訓中引導員工具有內控管理的意識和自覺性。二是深化案件專項治理活動,要讓每個員工都明白“能為、不能為”的界限,真正讓“指示服從制度、信任不忘制度、習慣讓位制度”入口、入腦、入心、入手,形成“程序至上、合規為本、效益為重”的內控文化和“時時遵章、事事合規、自覺糾錯”的合規文化。
2.全方位、多手段、長效性加強稽審人員的從業準入及操作技能的培訓教育,提升稽審人員的履職能力,建立提高稽審實效的必要途徑。一是強化專業知識、規章制度的學習,采取個人自學、集中學習、知識競賽、學習交流會等形式,營造全員學習、全員提高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培訓效果。二是制定分級培訓計劃,對分管稽審工作領導、稽審部門負責人、稽核人員、風險管理崗人員開展分層次分批次輪訓,培訓內容包括離任審計、計算機專業、各類業務知識等,加大先進理念的滲透和專業素養的提升。三是鼓勵后續教育,組織稽審人員參加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經濟師、審計師、會計師等職稱的報讀學考,通過者納入稽審人員的考核和晉升的范疇。
3.將內控評價考核作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嚴格績效考核,強化稽審工作威信力。一是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及機構各項規章制度,結合全面稽審、專項稽核審和各類檢查情況,對各級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進行考核評價,嚴格將考核評價結果與各級機構管理人員的崗位績效工資掛鉤,嚴肅推動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二是實施等級管理,獎懲分明,強化激勵的促進作用,充分調動稽審人員工作積極性,認真履行職責;在決策中重視采納稽審意見和建議,對被采用實施有效的建議實行重獎制度,擴大稽審員對被稽核單位的知情權與參與權,提高稽審信息反饋作用。三是結合問責機制建立稽審員等級管理制度,根據績效考核對稽審人員實行“合規引進,違規清出”的動態管理,根據劃分等級相應提高其政治、經濟及福利待遇,同時嚴厲問責懲處稽審人員失職行為。
4.善用系統資源,創新稽審工作手段,以稽審工作的實效推進農合機構的全面風險管理。一是借助流程銀行管理系統監督功能,使稽審報告、整改督辦、問題反饋實行系統走流程,而工作質量、效果實現系統約束,大力推行常規工作的明晰化、條理化、規范化。二是通過報表信息收集、數據篩選、風險信息提示等管理功能,采取電話咨詢相關人員或調閱遠程監控視頻資料等手段,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隱患的程度進行最終可靠認定及分類匯報。三是促進各專業部門與稽審部門互相信息提供、工作交流。
四、結束語
健康的企業必然有一個相當強大的“抗體”,農合機構的“抗體”就是稽審管理。根據流程改造后農合機構稽審管理情況,如何在實現傳統的合規性稽審向風險管理稽審轉變的過程中,是進一步提高稽審工作實際效果的同時促進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天知網.《Ⅲ》幾經波折,終于2013年1月6日發布其最新規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