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勝 吳昊 王琛
【摘 要】目的:針對類風濕關節炎(RA)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給予氨基葡萄糖治療的效果。為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致膝關節損傷提供有效治療方法。方法:隨機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類風濕關節炎致膝關節損傷患者50例,將其分成參照組與試驗組,參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試驗組給予氨基葡萄糖治療,經過3個月的治療后對比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結束后,試驗組 Noyes 分級構成結果要優于參照組,無差異性(P > 0.05);試驗組的血清 COMP、MMP-1、MMP-3、TIMP-1、TNF-α、IL-17 及 IL-33 等均優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 < 0.05)。結論:針對類風濕關節炎(RA)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給予氨基葡萄糖治療效果顯著,比常規治療患者生存質量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氨基葡萄糖;類風濕關節炎;致膝關節損傷;臨床療效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指的是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滑膜關節慢性癥性病變[1],該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沒有效果時就會累及到附近關節[2]。主要侵犯的是患者外周關節,致使環節出現滑膜炎的癥狀,滑膜病理主要有滑膜增生、侵蝕性軟骨、炎癥細胞浸潤、血管翳形成等幾種類型,破壞關節組織結構,致使關節變形,功能喪失等,嚴重時會使患者殘疾[3]。人體最易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的部位就是膝關節,機體軟骨組織損傷的部位就是髕骨關節面與髁間窩間,主要表現為軟骨呈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以及出現相應的炎性應激指標異常等情況。目前為止,臨床一直致力于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作用機理以及發病機制,通過不斷地深入調查分析,不斷優化治療手段,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已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炎癥的活動度來確定治療方法,此外,還要結合患者的關節結構以及功能的活躍度來作為評價指標判斷其恢復情況。本次研究隨機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類風濕關節炎致膝關節損傷患者50例,對其給予氨基葡萄糖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取, 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符合要求的類風濕關節炎致膝關節損傷患者50例,將其分成參照組與試驗組,所有患者中男女比例各占50%,年齡分布在39-71歲間,平均(56.32±3.68)歲。組間資料不存在差異性。
2.研究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試驗組給予氨基葡萄糖治療,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每天兩次,一次240mg/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處理數據,并進行差異性分析。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利用χ2進行驗證,計量數據用方差±標準差(x±s)表示,利用t檢驗。數據進行比較,P<0.05為顯著性差異。
二、結果
治療結束后,試驗組 Noyes 分級構成結果要優于參照組,無差異性(P > 0.05);試驗組的血清 COMP、MMP-1、MMP-3等均優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 < 0.05)。見表1:
三、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患者的關節處于炎癥狀態,且會對人體關節的軟骨造成不利影響,致使患者關節結構出現畸形或者功能喪失的情況。所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臨床上其炎性應激指標會表現為高表達狀態[4]。人體最易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的部位就是膝關節,機體軟骨組織損傷的部位就是髕骨關節面與髁間窩間,主要表現為軟骨呈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以及出現相應的炎性應激指標異常等情況。目前為止,臨床一直致力于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作用機理以及發病機制,有資料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其膝關節軟骨出現損傷的概率在60%以上,結合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膝軟骨出現病變損傷的概率達到98%。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過程中,會根據患者炎癥的活動度來確定治療方法,此外,還要結合患者的關節結構以及功能的活躍度來作為評價指標判斷其恢復情況。類風濕關節炎臨床指標比較多,如TNF-α、IL-17及IL-33,這三種指標若處于高水平狀態,則代表患者存在關節軟骨。其中TNF-α表示關節軟骨損傷后的纖維增生情況,IL-17是能夠促進軟骨滑膜細胞分泌促炎癥細胞因子的一種物質,會破壞骨細胞活性,侵蝕骨組織。所以,類風濕關節炎中IL-17起到加速軟骨損傷的作用。因此研究這些細胞因子對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鹽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種關節軟骨保護劑,具有抵抗炎癥的作用,在類風濕關節炎中起到緩解軟骨出現炎癥的作用。氨基葡萄糖是構成氨基聚糖的基礎物質,關節軟骨中蛋白多糖的組分也含有氨基葡萄糖,是維持軟骨基質基本形態結構的物質[5]。鹽酸氨基葡萄糖的作用機制是刺激粘多糖合成,增加骨骼攝取鈣質,從而提高關節軟骨的代謝水平,增加軟骨組織營養,起到潤滑作用,從而使軟骨受侵害進程變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關節的活動的目的。同時研究結果表明,該藥物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廣受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喜歡。因此,鹽酸氨基葡萄糖現已被廣泛應用到骨關節炎性醫治中。通過研究發現,該藥物的作用機理是制止軟骨基質的Ⅱ型膠原超氧化的自由基、磷脂酶A2與膠原酶的生成;對前列腺素類型的炎性遞質釋放及合成實行抑制,進而制止損傷細胞內毒性因子對軟骨造成破壞。所以,針對類風濕關節炎(RA)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給予氨基葡萄糖治療效果顯著,比常規治療患者生存質量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茹靖濤, 曹靖, 任秀花, et al.硫酸氨基葡萄糖對佐劑關節炎大鼠鎮痛作用及其脊髓NR2B蛋白表達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 2010, 19(2):148-151.
[2]Hammad Y H , Magid H R , Sobhy M M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study of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opical versus oral glucosamine/chondroitin sulfate o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The Egyptian Rheumatologist, 2015,37(2):85-91.
[3]晉松, 林俊, 李芹.關節鏡滑膜切除術對延緩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軟骨損傷及改善關節功能的臨床研究[C].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2012.
[4]馮艷琴, 姚忠紅, 程建明, et al.鹿瓜多肽穴位注射結合電針對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因子及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6):1185-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