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 要】大學英語是一門傳授語言知識的學科,也是一門傳授文化知識的課程。文化學習不僅僅指學習西方文化,還包含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也就是我們的母語文化。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英美等西方國家文化的學習,而忽視了我們母語文化的學習,這就使得很多學生無法用英語準確地表達出自己所了解的傳統文化,出現所謂的“中國文化失語癥”,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導入;傳統文化元素
語言是人類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它既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又是文化的載體[1]。同樣,文化也是語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一切語言教學都脫離不了文化。新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要重視學生對文化差異的寬容性、敏感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能力,這就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及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向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習俗等,還要導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既能掌握正確的英語知識,又能提高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從而為跨文化交際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的交流和頻繁來往,英語已經成為各國之間主要的溝通語言,特別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英語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英語也逐漸成為了我國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2]。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消除因文化差異而形成的文化障礙和誤解,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味的讓學生學習西方文化,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就使得很多學生雖然英語基礎扎實,但是卻不能用準確的英語表達出自己所了解的母語文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失語癥”。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沒有意識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性所致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元素,其重要性有以下幾點:(一)有利于擴大中外交流。國家與國家間的政治、經濟來往及交流是相互的,我們既要吸收國外優質的文化,也要推廣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英語便是吸收及傳播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工具;(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華騰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以及傳承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能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我們的母語文化,并促進大學生在國際交流中用準確的英語語言表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民族使命感。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大國,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代表的就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實力,其責任重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其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從而讓他們肩負起傳播、傳承傳統文化的民族使命[3]。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是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源泉。大學英語教學中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中,教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具備了深厚的語言功底及崇高的文化素養,才能將這些文化及意識準確的傳授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在語言交流中正確的運用,進而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基于此,教師首先要時刻以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新時代的要求為教學核心,更新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跨文化意識;其次,多了解、多關注、多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利用旅游、學習和深造等機會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正確認識文化的多元性,多對比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素質,從而為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材中導入傳統文化
英語教學離不開教材的使用。在教材中導入傳統文化就是根據教綱的要求,選擇適當、適量的中國文化在適時的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以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導入的傳統文化應包含幾個方面,一是中國的傳統生活習慣,比如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二是中國哲學思想,如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論語》以及道教和佛教文化等;三是中國傳統的文學作品,比如唐詩、宋詞、元曲等;四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七夕等,在介紹春節時可以與西方的圣誕節對比,介紹七夕時可以與西方的情人節對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并增強教學的實用性。
(三)改進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教學要求和目的;其次,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興趣等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者,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探究式學習,并引導學生踴躍的提出自身的疑問和不解,然后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另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中國傳統的文化著作,并積極開展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如詩歌比賽、書法比賽、傳統書畫展等,以此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四)創設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4]。要想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那么創設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必不可少。首先,學校要明確教學目標,強化素質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及教學觀念,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及核心目標,并提高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將傳統文化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及多媒體設備,通過網絡、廣播、電視、雜志等,為學生搭建多種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學校還要加大對考試的改革,考試除了基礎的語言文化知識外,還要增加口語交際能力及語言技巧方面的測試,并由傳統的英譯漢轉變成漢譯英,從而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度。
三、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要想真正掌握語言,就必須了解語言當中的文化,否則就會給交流造成極大的障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西方文化的學習,還要適當導入中國傳統文化,以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認知能力的全面提高,并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從而承擔起傳播及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韓敏. 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導入研究[J].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49-152.
[2]曾憲華. 大學英語教學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J]. 民營科技,2016,10:224.
[3]陸曼. 大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取向之探討[J]. 科技展望,2017,23:193-194.
[4]張文娟. 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J]. 教育現代化,2017,2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