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微課教學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微課教學的應用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在其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探討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優勢為出發點,對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正確應用微課進行了著重探討,并總結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微課研究的重要意義,以完成對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優勢及應用策略的探討研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美術教學;優勢;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多種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各個學科教育上,并收獲了巨大的教學成果。微課的引入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將教學色彩多元化,呈現給學生以視覺的引導和學習輔助。而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在學習中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高度集中,如果小學課堂缺乏教學新意,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知識,那么將會大大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筆者針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微課進行著重探討,以求進一步推動我國美術教學的發展和完善。
一、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1.針對性強
微課的目標十分集中,主要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和教學要點進行深入展開,微課的時間在幾分鐘左右,著重從一方面或者幾方面出發,將獨立的知識穿插起來。由此可見微課教學的針對性極強,對于著重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整合能力出眾
微課具有極強的整合能力,錄制微課的教師可以通過備課,來豐富資源的獲取渠道。這時要注意的是,學習資料的獲取并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師可以廣泛整合網絡資源和電子資源,來豐富學生的學習角度和視野。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小學生的視覺發展空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審辨能力,對于發展小學美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3.靈活性高
傳統的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有限時間,而學生一旦出現思想溜號的現象,就有可能錯過課堂教學的重點。微課教學的引入正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這種不足。由于微課是錄制好的視頻,可以存放在儲存卡、手機內,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進而提升小學美術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幾點建議
1.利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是一門以視覺體驗為中心的學科,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很難引導學生領悟到美術作品的魅力。而微課可以通過震撼的視覺效果將美術作品完全地展現給學生。在利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圖文的組合,給學生以圖文相輔相成的美感。例如,在學習荷花的繪畫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微課講解荷花的生長特性和開放季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荷花,直接將學生帶入美術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提升課堂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2.利用微課進行引導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學生總是處于十分被動的學習地位,而教師作為教學主體過分傾向于知識的灌輸,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學生都應該是教學主體。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激發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在微課應用中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來獨自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利用微課教學可以為小學美術學習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微課教學的引入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美術教學課堂,從單調的知識傳遞發展成雙向的知識傳遞,打破了傳統小學美術教學的枯燥乏味,極大地豐富了知識獲取的渠道和方式,同時為學生創建了十分輕松的學習氛圍。這對于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擴展創新思維的發散具有重要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做好微課教學的準備工作,不能僅僅強調視覺的沖擊,還要注意文字的詼諧性和幽默性,進而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微課的應用可以解決學生課后對知識的學習問題,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美術是一門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審美意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在小學美術中應用微課教學可以給學生以書本之外的強烈視覺體驗,對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具有顯著作用。除此之外,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微課應用研究,還可以為微課教學、小學美術教學的相關學者和教師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進而全面地促進我國小學美術的教學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教學理念已經逐漸深入到教學改革的各個方面。但由于我國的微課應用中還存在著微課設計沒有做到循序漸進,跳躍性過強,與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聯系不大等問題。要想不斷推動小學美術的教學發展,就必須開展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而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和認真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晗.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文匯,2017(3):37.
[2]王傳蒙.論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優勢及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7,14(14):202-203.
[3]杜秋穎.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綜合,2016(7):60.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