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
摘 要:隨著科技快速發展和現代手機的普及,人們書寫越來越少,導致很多人書寫出現了錯別字、潦草等不好的現象。而兒童是最好接受和培養的對象,教育部規定書法走入課堂,讓書法成為教學主要科目。書法作為中國的國粹,現在很多學校開始普及書法教學,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國學。但是怎么樣把書法課上得精彩,許多教師還是存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學生學之無味枯燥,怎么樣讓學生喜歡上書法,這是要研究和學習的關鍵。經過幾年社團教學,以下是對書法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少兒;書法;興趣;教學
書法社團在我們學校成立于2013年9月份,大部分是我們學校二年級學生,孩子們都是一張張白紙,需要老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主導學習。而怎么樣才能把這張白紙繪出美麗的畫卷,老師基本功和教學能力是重中之重。書法藝術,是人類文明最本質的體現,它能陶冶和凝鑄人的靈魂,它給人們以美好的希望和慰藉,豐富和充實著人們的生活,更能凈化和提升人生的境界,本質上講可以培養一個人靜以修身的可貴品性。如何能讓小學生懂得書法藝術的美,從小培養愛書法、品書法、學書法的興趣,這對于它們的學習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經過了幾年的師生努力,下面本人就對如何培養小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這問題淺淡一些心得。
一、講書法家的故事
這些中華勤學故事,在歷史長河里比比皆是,在我們學校內網就有著非常多的資源。而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許多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練字的軼聞趣事,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墨池”“水缸”的故事;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看到晉古碑,觀了三天才離去。這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小故事滲透到孩子們內心深處,以此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惰性作斗爭。
二、讓學生看到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會勞動的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之源。”在書法課堂中我有意把學生學期初的第一張習作保管起來,學期末再發下去,讓他們對比開學和期末的作品,他們竟伸出了舌頭,簡直不相信這些作業竟出自他們之手。在這一前一后的對比中,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他們練字動力與日俱增,事實證明有付出就有收獲。
三、積極參加書法比賽
中山市每一年都有教育局舉辦的各種各樣的書法比賽,每次參加書法比賽前,我都會在書法社團先比賽選拔,然后推薦前幾名到區里參加比賽,每一次比賽學生都以十分積極的熱情對待,都爭先恐后想爭取那幾個名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那就得靠自己平時多努力和付出。
四、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小學老師最多陪在他們身邊只有6年,以后還得靠孩子們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而父母會一直在他們身邊,每次當哪一個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甚至行為規范比以前好時,我都會在班級和書法群里發照片表揚。這樣緊密的家校合作也能夠利用家庭資源引導、鼓勵和監督。
五、培養學生寫字時的注意力、觀察力
漢字是一種形體優美的文字,書寫時講究結構、筆勢和神韻。實踐證明,寫字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它要求寫字者必須神情專注、注意力集中。指導小學生寫字,首要一環就是抓好學生寫字注意力的培養。具體地說,就是通過多途徑、多層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做到靜心、專心、細心。靜心——心神平靜,即寫字時要坐立端正,凝神靜氣,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寫字上。從這個角度看,寫字指導與訓練是在練學生靜的工夫。現在不少學生寫字,總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寫字時手中的筆漂移在紙上,缺乏底力。所以每次上課前都會讓學生閉上眼睛安靜聽聽輕音樂,有利于他們心靜。專心——精力集中,即寫字時要心無旁騖,筆無虛發,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筆端。從這個角度看,寫字指導是在練學生穩的功夫。愛說愛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要他們穩坐寫字,難以做到。這就要求教師采用靈活的方法,激發學生的熱情,體驗寫字成功的快樂。細心——用心細密。即寫字時要一絲不茍,把整個身心都傾注到一筆一畫中,這就是指導學生細的功夫。然而小學生寫字粗心大意,這就要讓學生養成細看細寫的習慣。有了良好的寫字注意力,是學生寫好字的前提。
六、生對生教學
為了梯隊的培養,也為了培養好的苗子,在書法課堂中我使用了學生教學生的教學方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民主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分散思維和積極性。在平時課堂學生輔導學生,讓輔導者懂得要主動掌握更多知識,而被輔導學生看到哥哥姐姐一手好字,也激發了他學習的動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
在平時課堂中還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說時間的把握、學生評價的技巧等方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相信會越來越好,而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好的,要持之以恒,在培養學生書法興趣愛好過程中我也在摸索和學習。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