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自信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計,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自信心是指人們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所成就。它是自然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有人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說它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許多學校或班級中,總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長年累月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過著壓抑、苦悶甚至沒有自尊的生活。作為教師,出于職業道德和責任,利用一切可用時間為他們補課輔導,然而不管你怎樣努力,他們的轉變卻不是很大。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得輕松,生活得快樂呢?筆者認為應保護學生自尊,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這一點對于轉變“學困生”最為有利。
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常常會因為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受到老師、家長的指責。于是他們就有了一種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導致他們心情苦悶和精神壓抑,這種情緒會使他們的大腦也變得麻木起來。因此,這就要求老師盡一切努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
要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總有一些老師在上課時,經常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問題,認為這樣可以刺激他們的思維。可事實上,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當眾出丑,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于學習好壞對他們來說就無所謂了,甚至從內心失去了好好學習的欲望了。這種內在的動力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于事。所以,當學生對所學知識還比較模糊的時候,不宜讓他們接受檢測,尤其是當眾檢測。對于這樣的學生需要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不要有一句話、不要有一個手勢使得他們感受到教師已經對他們失去信心,要經常為他們創造一些大顯身手的機會。
記得我教的班中有一名男生。他是個“學困生”,每次考試成績都是最后一名。這讓他總是抬不起頭來。偶爾我發現他知道許多有關魚這方面的知識。于是我就和科學老師商量,專門拿出一節課,讓他給全班學生介紹魚類的相關知識。由于他對這部分知識比較了解,再加上自己又做了充分的準備,剛開始他有點緊張,后來就變得自信了起來。整堂課下來他講得頭頭是道,甚至于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不懂問題。我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的光芒,那就是自信。從那以后,我趁熱打鐵多鼓勵、多表揚、多點撥,為他創造一切展示自己的機會。漸漸地他變了,變得自信、開朗、樂觀起來了。從此,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學習成績的落后,分解看來,這些學生可能在朗讀、背誦、口頭表達、書面作文、計算、應用題等方面的能力差,在這些方面他們處于明顯弱勢方面,不應該讓他們一直保持緘默,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讓他們獲得一些成功的機會。擴大成功感,鼓勵再成功。這樣久而久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心中就會燃起前進的希望。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有鼓勵就會有批評。批評使人反思,反思使人進步。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一種不負責任、淺薄的教育,恰當的批評是愛護學生、幫助學生進步的表現。所謂恰當的批評是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把握好批評的程度。批評得過重,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引起他們對老師的敵對情緒,關注的重點發生偏移,當其轉移到情緒方面時,就會忽視自己所犯的錯誤,那么批評的意義將會淪為空談;批評得太輕引不起學生的重視,起不到批評的作用,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批評學生要一事一評,學生犯錯誤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批評應就此事展開,而不應將其與以前所犯的錯誤聯系起來,否則將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和反感;二是老師批評學生,要一視同仁,不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區別對待;三是注重批評語言的使用,準確、真誠的評語會讓學生欣然接受。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可采用著名班主任魏書生的管理辦法,即學生可自動選擇三種懲罰方式的其中一種,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寫一份說明書。魏書生的管理辦法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不謀而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于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魏書生為老師懲罰孩子犯錯誤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唱歌能陶冶情操,做好事是將功贖罪,寫說明書則是讓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反思。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總之,教師批評學生時應以尊重學生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批評方式。
總之,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個性、興趣、學習能力千差萬別,教育形式也應是多種多樣的。批評、鼓勵、懲罰、表揚,多種方式并舉,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過程中,無論采用何種教育方式,都應以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自尊心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從本質上提升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志剛.教育的起點:培育自信心[J].教育藝術,2007(9).
[2]袁寶菊.深化對后進生問題研究的哲學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3).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