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艷秋
【摘要】幼兒期的文化體驗將影響到成年期文化觀念的產生與建構,林區文化資源的開發是園本課程建設的需要,也是園本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在充分了解林區幼兒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讓林區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增強教師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加強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與互動,提高幼兒對林區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能促進幼兒全面、健康、高素質發展。
【關鍵詞】林區文化 ?幼兒園教育 ?融合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黑龍江省2016年十三五規劃課題《開發林區活教材,培養幼兒素質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JC1316
008,課題類別:黑龍江省教育廳規劃課題。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06-02
幼兒園教育要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以本地特色文化為導向,將幼兒園教育生活化、實踐化、活動化、創新化,讓幼兒通過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學習與成長,會使得幼兒感到親切、溫暖,充滿人情味,讓他們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那么如何讓林區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相融合呢?本論文以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為例,探索幼兒園文化的建設之路。
一、林區文化是什么
從廣義講,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講,文化特指精神財富,屬于社會意識形態。林區文化就是指林業地區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地區所特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涵蓋了林區的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等諸多要素。
二、綏棱文化是什么
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是森工總局下屬23個林業局之一,地處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南麓,有紅松、樺樹等上百種林木資源,有多種經濟作物、有食用菌和北藥及畜禽的種植、養殖基地,還有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植物及礦產資源。建局六十多年,在波瀾壯闊的林業發展史上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人物和事跡,新林區建設更是賦予了綏棱更多的人文色彩。
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是一座以開放、向上、包容的人文積淀而著稱的城市,不僅有美麗的林海風光,更有獨特的人文氣質。以文化人、以文化事、以文化物……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堅持把發展先進文化貫穿于林區各項事業建設的全過程,以文化助推全局各項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把“創建大文化品牌”作為文化建設的主攻方向,把建設文化創新型城市作為林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致力構建“山型文化”模式,形成具有林區特色的文化載體,使林區文化建設有所遵循、有序推進,同時注重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和發展林區文化的靈魂,貫穿于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以此高度凝聚綏棱林區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全省森工林區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把文化融入林區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中,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個性發展,打一場文化提升攻堅戰,全面推進林區文化繁榮發展。2018年,綏棱局將緊緊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個林區文化的根,實施“大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合,與經濟發展相融合,與深化改革相融合,與新林區建設相融合,不斷提升綏棱局的文化影響力,著力打造出一個“居之者忘我,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的綏棱。同時,與學校文化相結合,讓林區文化走進學校,走進幼兒園,讓幼兒走進生活,走進林區,有效利用幼兒的直接經驗的建立,讓林區文化走進幼兒的心靈世界,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
三、幼兒園文化與林區文化的融合
一所好的幼兒園,在其長期發展中會形成自己的幼兒園文化,而其幼兒園文化的獨特性必然是與地區文化的融合。林區文化融入幼兒園文化具有現代意義的實效性、教育性、創新性。幼兒園可以從環境、課程、師資培養、民間游戲等方面抓起,逐步探索出一條內外開放,教師、幼兒、家長、社會多元互動的文化建設之路,形成林區幼兒園特有的山區林業文化,讓幼兒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打下大山品格的做人基礎,讓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幼兒園建設不斷進步。
(一)環境與林區文化相結合
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中心幼兒園位于綏棱林業局育才路61號,是綏林地區唯一的一所公辦性質的幼兒園,現為省級示范幼兒園。這里環境優美、育人氛圍濃郁,是孩子們幸福生活、健康成長的樂園。幼教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綏棱局黨委、林業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 不斷的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成為綏棱區域內最大最好的幼兒園。自2013年始,綏棱局黨委林業局先后幾次為中心幼兒園投資改建和擴建了現代化的教學樓以及二十多個活動室,室內適宜幼兒發展的各種現代化的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并設有活動區角,活動區角融合了林區文化的特點設置的。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者,是隱性的課題。如在園內有序的呈現地域文化的風貌,用樹枝、動物羽毛、松塔、榛子、栗子、核桃精心設計園內的每一面墻,讓幼兒感知林區獨特的林木氣息和林業生態資源。在每一條走廊設置林區春夏秋冬的剪影與人文景觀的圖畫,讓幼兒了解林區四季不同景色的特點與林區的風土人情。在每一個樓梯用短語、文字、照片等將林區地域文化古韻今味巧妙的滲透期間,給孩子們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二)課程與林區文化相結合
幼兒園所實施的課程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中心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以五大領域為基,以區域活動、主題活動、藝術活動為輔,為了更好的將課程與林區文化相結合,幼兒教育中心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領域教學活動、區域活動、藝術活動與地域文化相滲透,使得地域文化更加深入地進入幼兒園課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兒園課程體系。
各種根據節日安排的主題活動與林區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符合幼兒喜愛游戲與樂于體驗的天性,而且可以使得各種要素相互支持,從而最終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可以開展“民俗節日”課程,通過元宵節、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的節日為主題的活動,挖掘林區特色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走進林區的大自然,大社會,以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孩子增加知識的同時,促進幼兒人格健全發展。還可以通過開展“我愛我的家鄉”認識林區樹木種類教學實踐活動,以幼兒自我探索為主線,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開闊幼兒的視野,更好的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領域課程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根據《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將各領域之間整合,滲透,同時把地區文化融入其中,淺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區域活動是把林區文化滲透其中的最佳場所,如美工區通過繪畫、手工、粘貼等形式開展林區林下資源利用,通過啟發幼兒利用樹枝、樹皮、種子等進行創造,有效利用林下產品,化一般為神奇,從小使幼兒養成珍惜物品,不亂丟廢物的好習慣,并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在水區,讓孩子們用泥巴作畫,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孩子們在舀水、拍打水、把水注入容器中感受水的流動,掌握水的特性,在玩水過程中,獲得有關水的流動、沉浮、溶解、滲透、凝固等感性知識。在堆沙、挖道、用泥巴作畫中體驗泥沙的松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最廉價的資源帶來的卻是最大的教育效益。
藝術活動中滲透林區文化對幼兒有著重要的影響。如陶藝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是土與火的藝術,綏棱黑陶更是綏棱區域內獨特的文化,中心幼兒園將陶藝課與幼兒園特色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達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師資培養與林區文化相結合
教學質量是一所幼兒園的立園之本,教師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確保教育質量的關健。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更好的讓林區文化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與教學中,幼教中心突出教學質量建設,努力提升辦園內涵,開展多種形式的師資培養活動:為教師訂閱了大量教育期刊和林區文化書刊,并根據林區文化特色與幼兒園教學實際特點,自主研發了林區特色幼兒園園本教材,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將教材所包括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幼兒學習活動,讓林區的文化進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每年為每位教師量身訂制了個人發展計劃,以集體培訓、一幫一、師帶徒、園本教研等有效方式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打造高水平的“本土”教師隊伍。
在辦園實踐中,中心幼兒園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引領,把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和專業水平作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點,把多出教研成果,科學促進幼兒成長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設立了由幼兒園園長為組長的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明確了教研組織機構,成立了“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中心幼兒園教育科研辦公室”,堅持定期聽取科研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科研工作有序推進。立足實際確立了以林區文化特色為基礎的園本教研課題,以幼兒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解決林區資源融入幼兒園課堂實踐中的問題為重點,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讓林區文化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民間游戲與林區文化相結合
幼兒時期不僅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期,更是促進幼兒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重要時期。中心幼兒園把民間游戲與林區文化相結合,有選擇性、創新性的開展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提出以民間游戲為主體“陽光體育”特色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結合自身實際,確立“班班有體育特色,人人有體育專長”的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陽光體育特色活動,立足培養“健康、陽光、自信”的幼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性的創新型的開展民間游戲進幼兒園活動。如小班:踩高蹺、越障礙,踢口袋、鉆山洞等訓練孩子了平衡能力。中班:跳竹竿、攀爬、輪滑、跳格子、推鐵環等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大班:跳繩、打中間、踢毽子、跳皮筋、踩高蹺、越障礙、攀爬等,全面訓練孩子的綜合反應能力。
徐待立說,幼兒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礎的基礎,它關系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健康發展。幼兒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非常細致耐心的工作,更是一項極其光榮的工作。我們的教育要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要在林區的孩子心中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植入林區特色文化的靈魂,才能在現代社會中,不懈奮斗,不斷前進,以林區文化為源泉不斷創造生命的輝煌。
參考文獻:
[1]《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2]《綏棱林區文化》,2017年6月1日
[3]《綏棱林區博物館》,201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