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思潮中占據著思想堡壘的作用。在目前新媒體發展形勢迅猛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了開發沙盤模擬等改進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的建議。
【關鍵詞】思想 ?政治 ?課程 ?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69-02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抵制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戰略堡壘。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出現,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改革上出現了機遇和挑戰。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已經有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支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改革經歷了三大重要的發展時期,一步一個臺階,從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飛躍。1985年到1987年形成的思政課體系,簡稱“85方案”,其內容是研習馬克思主義理論;1998年的 “98方案”,形成的課程體系主要受十五大精神影響;2005年的“05方案”主要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思想政治課程內容體系不斷完善。
基礎理論在發展中得到深入探討和研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精華和扎實的理論支撐。
但是,學習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需要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食髓知味,孜孜以求。“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雖然有美食放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其味美;雖然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其美好可貴。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主動學習,認真學習,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是昭然可見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面臨的挑戰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至關重要,但是作為思想政治意識形態的戰斗堡壘,其面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各種挑戰。首先,隨著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價值觀通過影視劇滲透入高校思想政治前沿陣地。比如美國電影《超人》、《蜘蛛俠》等影片里滲透著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非誠勿擾》等欄目里傳播的拜金主義,韓劇《上流社會》、美劇《權利的游戲》等享樂主義西方思潮沖擊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前沿陣地。
其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類游戲尤其是部分暴力游戲如炮彈般侵入高校大學生思想陣地,少數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思想被暴力游戲所侵蝕,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高校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授存在一定挑戰。一是從知識傳播層面上看,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社交面較窄,不擅于與老師、同學交流,這會給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師生互動環節造成障礙;二是從學習態度來看,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中,許多規范、規則、道德對于網路游戲中的角色毫無約束力。大學生把游戲中的個人主義、散漫作風帶到生活中,就會出現違規行為,比如遲到、曠課等,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管理;三是沉迷游戲導致大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由于高校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時,整個大腦皮層處于亢奮狀態,游戲結束后會感到疲勞,上課時就難以集中精神聽課,必然會影響身體健康。
再次,網絡直播、主播等形式的滲透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產生了影響。網絡直播、主播等為了追求點擊率,以各種低俗文化吸睛,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傳導具有隱性障礙。
最后,少數網絡散文、小說等快餐文學對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拜金主義等進行了傳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沿用傳統手段,那么在網絡信息轟炸的條件下很容易處于劣勢,難以與學生之間達成共識,沒有思想上的共鳴,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影響相對來說較小。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程面臨的機遇
新媒體網絡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影響也體現在正面。首先,從教學條件上來看,隨著教學條件的改進,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能夠運用多媒體、視頻等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接受。其次,隨著新媒體網絡的迅速普及,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形式可以由線下發展到線上,開拓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網絡新篇章。再次,隨著新媒體網絡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所能收集到的信息更全面和具體。最后,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教育方法上如果能夠利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那么就能很快和學生建立情感共享,達到心靈共鳴,以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收思想政治課內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方法改革對策建議
(一)關注熱點,引導先行
積極、正確、合適的引導是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基本方法。從案例分析的授課方式上看,教師主講、學生主聽式教育到教師、學生共同探討式教育,再到學生思維方式訓練式教育,教學的效率依次增長,其最終效果也是呈現正相關的趨勢。不難看出,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擔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積極地、恰當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教育過程中要突出重點難點,主動關注熱點焦點,在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兩者之間抓住共性,實現深度融合,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擔當、有素質的優秀學生,培養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擁護者、踐行者。
(二)鼓勵參賽,擴大影響
實踐是高效率、高成效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必要過程。以學生課程成績為基礎,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思政司、共青團組織的各類賽事活動,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達到優質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標準的重要、有效的恰當方法。比賽成績與課程成績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形成世界觀與方法論一致化,這樣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能力訓練,同時也能起到高效的教育作用,最終達到預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沙盤模擬,深度體驗
開創令學生設身處地的第一人稱視角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觸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可以開發軟件進行教學,譬如在近代史的背景前提下,將系統設定固定歷史參數,讓學生實際操作軟件進行選擇。在經過一系列的選擇之后,將發現中國的歷史只能選擇共產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也只有毛主席當時的戰略選擇才能帶領中國走出帝國主義的牢籠,可以堅定高校大學生的信仰信念。
以“一平臺多應用”的建設思路,著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平臺,構建一體化研究服務體系,包括五大平臺: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文獻支撐平臺、豐富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高效便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數字化教學平臺、科學權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估平臺、及時全面的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平臺。
(四)協同專業、拓展形式
與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相結合,讓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散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可以與藝術類作品相結合,用藝術表達理想信念,比如繪畫、雕塑、剪紙、刺繡、染織、動畫等作品可以進行藝術作品展。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能夠來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題。作品可以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表現我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的題材,表現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內容,也可以立足中國大地,放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參考文獻:
[1]董建蓉,李小平,唐麗萍.基于網絡游戲的產品屬性與消費行為研究——以大學生游戲成癮為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6)
作者簡介:
王玥(1981-),女,碩士研究生,重慶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