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發
【摘要】小學生數學水平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缺乏解題思路,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注重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怎樣在課堂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引導主動探究,增強主體意識;暴露思維過程,錘煉思維品質;引導反思,優化解決策略;拓展變化,強化應用意識等。
【關鍵詞】解決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43-02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增強主體意識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主動大膽地猜測,從不同角度去尋找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自己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體意識在主動探究中增強。主動探究可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理解你的問題。第二步:選擇一個計劃。第三步:嘗試你的計劃。第四步:檢查你的答案。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二、暴露思維問題,錘煉思維品質
數學教學,不僅要會做,更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疏漏中學會縝密,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展現思維過程是形成良好認知結構的需要,也是防止兩極分化的有效措施。例:一桶油連桶重 36.5千克,用了一半后,連桶還有20.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此題在作業中出現過幾次,有多種解答方法,但有一定的難度,是開發學生思維的好題。在教學中,學生先讀題,思考片刻,學生舉手:學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問題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總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學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把20.5×2算出一桶油和兩只桶的重量,減去油和桶的總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2-36.5”;學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2)×2;學生4:解:設油桶重為X千克。36.5-(36.5-X)÷2=20.5。學生發言活躍,能清楚地表達出解題的思路,我在黑板上寫下四五種方法后,問“誰來說說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只有10多個同學表示能講清理解,熱鬧的表達發言之外,還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學是一片迷茫,似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說理的同學則是更少。看來這決非偶然因素,這里蘊涵一定的教學規律。第一次教學決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飯”,必須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否則以后再多的練習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為此,引導學生說算式(1)的思路時: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標明半桶油(不含桶)的重量,接著讓學生,直至每個同學理解為止。方法(2):先讓學生說出“20.5×2”表示什么?再請學生講清解題思路。就這樣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學方式,讓中等生和學困生也來說說理,暴露暴露思維過程。在交流中讓更多的學生相互得到了補充,從中學會了分析問題、表達結果相結合過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三、引導反思評價,優化解決策略
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教學的策略,而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反思是形成數學思想和策略非常關鍵的一步。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自己解題途徑是否最簡捷。在反思和評價過程中,我精心指導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問自己或他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是怎樣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導學生評價方法的合理性(這樣對嗎?有不合理的地方嗎?);指導學生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性(還有其他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指導學生在反思解題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具體的策略,這些具體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內在動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拓展變化,強化應用意識
拓展變化是一個鞏固提高、遷移發散、進一步升華理性的過程。這是經過反思、歸納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具體應用的過程。以《三步計算應用題》為例,我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做如下幾個方面:(1)模仿性演練。可以繼續提供與課的開始相近的或類似的情境:學校體育室里有一些籃球,四年級學生借走了15個,剩下的籃球個數比借走的5倍少10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2)變式性演練。如提供信息:三江超市水果柜臺,蘋果有90千克,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蘋果多3倍少12千克。讓學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蒯超英著.《學習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2]魏聲漢.學習策略初探,《教育研究》 1992 年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