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79-02
學生干部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生力軍,不斷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有利于學生工作的積極開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本文從當前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學生干部應如何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一、培養高校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作為高校學生管理者不但要注重培養知識性人才、科研型人才,更要重視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高校學生干部為學生群體中的中堅力量,是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學生干部不但能在學生中起到良好的榜樣力量,更是學生管理者的得力助手。不斷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有利于學生工作的積極開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
二、當前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現狀
1.創新意識欠缺。大多數學生干部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過于按部就班、繼承傳統、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意識。只是一味的作為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傳聲筒,缺少自己的獨創性見解。作為學生中的領導力量,在開展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一定要將創新思維放在首位,要將活動搞活搞新,這樣才能達到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預期目標。
2.創新能力較弱。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知識,不注重全面發展,綜合實力較弱,不善于深層次的自我評價,因而沒有新意和突破,創新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干部的創新思路不夠開闊,只是單純就某一方面的改革,例如:過分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卻忽略了活動的思想意義,相反,過分強調活動的主題,而又不注重形式等方面。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需要儲備廣泛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目前高校學生干部創新能力較弱有待于全面提升。
3.缺乏創新的毅力。學生干部大多能意識到毅力在活動創新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中往往虎頭蛇尾,缺乏毅力和恒心。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全面夯實的知識儲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高度的創新熱情,更需要頑強的創新毅力。
三、學生干部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的某一因素的促成,而是要通過內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響。
1.內部因素。即就學生干部自身而言,要想在學生工作中提升創新能力,就要全面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1)夯實知識儲備。創新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是創新的基礎,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產生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創新思維的提升不是單靠某一知識的不斷積累,而是需要儲備各方面的知識,是綜合實力的反映。同時,創新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不要急于求成,脫離實際,而是要循序漸進,密切結合實際。
2)積極投身實踐。理論是意識高度,而我們終究是要回到是實踐中的。任何的創新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的突破,只有不斷的總結過去的成敗得失才能有所突破。因此要加強學生干部的實踐鍛煉機會,通過他們自己在學生管理中的得失激發他們創新的意識。
3)開拓視野,關注新事物。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敏銳性,要抓住機遇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快捷、高效、資源豐富等優勢,有效利用并及時大膽創新,開拓學生工作新局面。
2.外部因素。即就校園環境而言,要提供給學生干部益于萌生創新思維的校園創新環境與創新氛圍。
1)組織講座、報告、培訓班等。學生工作主管部門定期邀請學生管理方面的專家、名人、經驗豐富的學生干部來做報告、演講、講座等,使學生干部近距離的和他們溝通交流,并結合自身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尋找突破,以此為契機,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2)加強高校間學生干部的互動交流。開展高校間的學生干部的交流性活動能使各自的校園文化風格、團隊模式、管理機制等得到展現,達到揚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3)建立激勵機制。為培養學生干部創新能力提供動力。建立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成果的積極的反饋機制,即對學生的各種創新行為和成果給予激勵,進行獎勵,并形成制度。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各種活動獎項,以獎金的形式來體現;可以通過獎勵學分的形式來體現;可以通過給予榮譽稱號、表揚等精神鼓勵形式來體現;還可能通過提供、創造良好的創新活動條件來體現。
4)尊重個性,積極引導。當前大學生的主體為90后一代,他們的思維更具活躍,眼界開闊,善于接觸新事物,好奇心強。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優點,積極引導其創造性。
四、結語
高校學生干部是大學生中的骨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進一步加強對高校學生干部的創新能力的重視和培養,不但有利于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