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推進精準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實踐探索在全球范圍內興起。本文研究分析了傳統教學方法的缺失,明確指出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教學將會是未來教學革新的發展方向,并探索構建了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模式,明確了為實現數據驅動背景下精準教學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動大數據技術在精準教學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據驅動 ?本科教學 ?精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12-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正從信息時代走向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互聯網+教學”逐漸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高等教育如何理性分析和積極應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變革,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紅利,以數據分析為依托,實現精準分層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1.教學方法的發展歷史及改革方向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高等教育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須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從人類發展的社會歷史過程來看,可以將教學方法的發展過程分為經驗模仿教學模式、計算輔助教學模式以及數據驅動教學模式三個階段,隨著時代的變革,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技術的智能性也逐漸增強,如圖1所示。
我們將經驗模仿教學模式、計算輔助教學模式稱為傳統教學,可以看出傳統教學多采用講授法,強調和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突出地位,學生大多扮演被動接受者的角色,是一種由教師到學生的單項交流模式。傳統的教學發展有利于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質量,但是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單一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容易出現“機械式學習”和“死記硬背”的現象。大數據背景下,以數據驅動教學為主的現代教學方法不再局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單項交流,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教師和教師之間多向交流模式。這種多向交流模式有利于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通過這種積極的反饋機制,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因此,從教學方法的發展歷史來看,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應是未來教學方法的主要發展方向。
2.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分層教學模式構架及功能
精準教學是由Ogden Lindsley[1]于20世紀60年代基于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的方法,精準教學是一種精準、系統的評估方法。精準教學強調“因材施教”,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借助反饋數據精準地找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不足和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然而,受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早期的精準教學實踐面臨困境。第一,過度強調學生的行為結果,是一種典型的結果驅動型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第二,缺乏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精準教學的測量、記錄都以筆和紙為主要工具的形式進行,故數據記錄分析以及圖形化、可視化的效率不高[2]。
大數據的興起,使得精準教學“能夠全面、精準、迅速地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分析學習者的學習狀態與學習風格,判定與預測教學活動乃至教學策略的合理性”[3]。數據驅動教學背景下精準分層教學,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數據以數字化形式存儲;教學媒介既是教學內容的呈現載體,也是教學數據的采集終端和傳輸渠道,為教學大數據的運行提供支撐[4-5]。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及時分析學生學習過程的知識缺陷、診斷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評估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根據數據反饋結果,找到精準教學需要改進的問題,為教師的教學決策以及學生的學習決策提供更準確、更及時、更全面的支持。同時,在條件允許時,按照個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重新調整分班,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指導和服務。因此,本研究從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與預測三個維度,構建了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模式,如圖 2 所示。
3.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的實現條件
教學工作貴在精準,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是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要實現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必須努力創造以下條件:
3.1開展網絡授課專題培訓,普及高校多媒體教學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缺乏專門從事網絡授課的教師,許多高校教師由于年齡結構偏大,對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且普遍都是“半路出家”,網絡授課和熟練使用各種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網絡授課將是最主要的授課方式。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應著重提高教學設計能力、與學生學習互動交流的能力以及運用和整合多媒體技術的能力等。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素質和網絡教學能力,才能夠提供學生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3.2開展數據素養專題培訓,提高教師數據處理能力
大數據時代對教師數據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師作為數字驅動背景下精準教學的組織者,其數據素養是制約數據驅動教學的關鍵要素,只有不斷提升數據挖掘核心素養,才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因此,筆者強烈建議,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建立由點及面、分層分類的教師數據素養培訓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師培訓,培養教師的綜合數據素養。同時,新教師入職培訓以及教師再培訓過程中主動加入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教師數據素養實訓實踐平臺,提供豐富的數據驅動精準教學優秀課例及相關數據處理訓練模塊,讓受培訓的教師在觀摩實操中提升相應能力。
3.3開展相關專題研究,深入發展數據驅動精準教學
數據驅動精準教學既是新生事物,又是現代教學改革的趨勢,其基本理論、發展模式、評價體系等亟待通過研究來得以確定,以構建適合我國當前教學形勢的精準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更好地指導精準教學實踐。因此,筆者真誠地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高校能夠在年度教改研究選題中增設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專項,鼓勵和資助相關研究人員和奮戰在教學一線的教師聯合開展研究,推動數據驅動背景下精準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大數據與精準教學的深度融合,克服了精準教學在傳統教學環境下的操作困難,為精準教學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需要強調的是,數據驅動背景下的精準教學模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對高等院校和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把握好數據驅動背景下精準教學的方向,清醒認識到精準教學不僅需要大數據的技術支持,更需要不斷更新相應的思維理念,高校教師需要不斷提升網絡授課水平和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優質、有針對性的教學。如此,“互聯網+教學”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Lindsley O R. Precision teaching: Discoveries and effects[J]. Journal of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92(1):51-57.
[2]付達杰,唐琳.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7):12-18.
[3]彭紅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學習的精準教學活動生成性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6(8):53-62.
[4]楊現民,駱嬌嬌.數據驅動教學:大數據時代教學范式的新走向[J].電化教育研究,2017(12):13-26.
[5]李青,任一姝.國外教師數據素養教育研究與實踐現狀述評[J].電化教育研究,2016(5):120-128.
作者簡介:
閆維綱(1989-),男,博士,上海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火災,過程裝備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