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娜 何培斌
【摘要】我國明確政策導向及其自身的優勢明顯,產業化將是建筑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以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建筑、房地產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高職院校,必須應對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對新型技術人才的急迫需求,以專業轉型為契機,在傳統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對適應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而需要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做出探索與創新。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 ?土建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6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建筑產業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課題編號16209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40-01
1.裝配式建筑的內涵及其發展趨勢
裝配式建筑是指利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等手段來建造建筑,利用信息化等方式來管理建筑的一種建筑工業化發展趨勢。它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建筑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組織管理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將建筑生產的全過程連接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實現由傳統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工業方式轉變,從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效率和效益的建筑產業化的主要體系。
裝配式建筑的優勢:(1)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通過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減少了人工操作和勞動強度,確保了構件質量和施工質量,從而提高了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2)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減少建筑垃圾,保護環境。由于實現了構件生產工廠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處于可控狀態;建造階段消耗建筑材料和電力較少,施工揚塵和建筑垃圾大大減少。(3)縮短工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安全性。由于構件生產和現場建造在兩地同步進行,建造、裝修和設備安裝一次完成,相比傳統建造方式,受降雨、大風、冰雪等氣象因素的影響較小,大大縮短了工期;現場基本為裝配作業,工人需求量小,可進一步降低發生施工事故的幾率,適應目前我國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4)轉變建筑工人身份,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現代建筑產業減少了施工現場臨時工的用工數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進入工廠,變為產業工人,減少了臨時工人的用量和流動,從而可有效減少因勞動報酬、夫妻兩地分居等因素導致的社會不穩定現象。
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及發展趨勢:2013年1月1日,國務院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建立促進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環節的標準體系,推動結構件、部品、部件的標準化,豐富標準件的種類,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換性。2015年11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必將引領各行各業對舊體制、舊技術、舊生產方式進行全方面變革,實現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建筑行業作為典型的傳統行業更是如此。建筑產業化是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產品品質的必然發展方向,這已成為國內外行業專家的共識。集約的建筑工業現代化生產方式取代粗放的傳統建筑生產方式勢在必行。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裝配式木結構建筑。
國家如此明確的政策導向及其自身的優勢明顯,產業化將是建筑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作為其主要實現方式裝配式建筑亦會如雨后春筍,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加強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體系集成,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實現我國建筑產業化的必經之路。
2.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由于傳統建筑模式的根深蒂固,建筑的形式就是人口密集型的現場作業,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模式是將土建類的高職學生培養為理論功底夠用、知識體系相對完備,實用技能較強的在本行業或相關行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行業創新和技術革命的理念及實踐的培養。長此以往,使土建類這個傳統的優勢專業群,在教學質量較低的層次上徘徊。隨著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推進,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甚至相關用語、符號等不斷沖擊原有教材內容,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日益顯露弊端,不能培養出滿足行業需求的新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實現建筑產業化,是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和關鍵要素。據統計,我國建筑產業化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已近100萬人,而目前建筑產業化所需后備人才在高校培養中仍是空白,令人擔憂。我國現有高職院校傳統的土建類專業教育,在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上仍很大程度的脫離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專業設置、課程教材、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模式同產業發展實際、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
3.應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對于建筑產業化還沒有較為系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只能循序漸進,依據裝配式建筑的內涵及實現方式,以傳統培養模式為基礎,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首先,裝配式建筑是當下我國提倡主導發展的建造形式,也是實現建筑產業化的關鍵所在,同時企業產業也需要大量此類人才, 所以需要引起建筑類行業高校對此的重視 ,開設裝配式建筑研究方向,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其次,建筑產業化及裝配式建筑的實現,是多種行業跨領域合作的產物,需要結合機械 、建筑、材料、BIM技術運用等多學科跨界合作,所以在制定培養方案中不應當局限思維來定義,應當打破傳統培養模式,通過建設專業群的方式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再者,注重產學結合,企業的實際案例可以為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課程提供好的學習平臺,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實踐能力。作為從事建筑類教育的高職院校,我們必須準確把握行情,進一步提高認識,對建筑業、房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高度重視建筑業、房產業的科學有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要從專業教育的變革開始,必須把人才培養的適用性放在重要位置。
4.小結
高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有著非常重大的地位,作為以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建筑、房地產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高職院校,必須應對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對新型技術人才的急迫需求,應以專業轉型為契機,在傳統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對適應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而需要的職業教育培養模式做出一定的探索與創新。同時,改革土建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 ,需要學校領導和院系教師一起協作,共同致力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就目前的建筑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為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教育提供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蔣勤儉.國內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綜述[J].建筑技術, 2010(12): 1074-1077.
[2]戴超辰.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SWOT分析[J].建筑經濟, 2015,36卷(2期).
[3]徐義屏.預制裝配化: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J].建筑, 2013(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