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鵬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海洋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海洋作為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個體,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無意中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破壞。鑒于此,本文基于煙臺市周邊海域的污染進行分析,對其污染源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煙臺市周邊海域 ?污染源 ?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X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41-02
一、煙臺周邊海域污染源的主要來源
(一)煙臺周邊海域隸屬于渤海灣,受渤海灣石油工程的影響較為嚴重,促使周邊海域的石油污染在全國油類污染中比較嚴重,超標率高達80%以上。
(二)近年來,煙臺地區輕工業與重工業發展迅速,一方面,內陸地區的工業發展,導致河流區域內出現大量的重金屬,隨著河水的流入,一些重金屬流入海洋。另一方面,沿海地區的工業發展,則直接與海洋接觸,將工業廢水排入海洋,引起海洋重金屬超標。
(三)煙臺地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對農藥及相關肥料的不當使用,導致農藥及肥料中含有過多的氯、磷等物質,未能及時消耗,伴隨水陸循環及大氣循環的作用,部分氯、磷等物質進入海洋,長期累積,導致海洋中的氯、磷等物質超標。
二、陸源污染源的控制與管理對策
(一)漁船漁港的污染防治。漁船是局部海域污染的重要來源,不合格的漁船設備,將對沿海海域造成極大的污染。根據漁船的大小與實際情況,對漁船的設備進行分離管控[1]。對于中型與大型的漁船,要求漁船必須安裝油水分離設備,達到油污水的排放標準;對于小型的漁船,應該實施集中排放,陸上回收,實施油污排放的有效管控。此外,船上的垃圾必須強制要求帶回陸地進行處理,嚴禁像大海拋灑生活垃圾;同時,大型的漁船需要安裝廢水、油渣等回收的裝置,以便在航行過程中,對產生的廢水、廢油等垃圾進行有效存放,登錄后實施集中處理。
(二)加強對海水養殖的管控。在沿海地區,要大力推廣生態養殖、無公害養殖及健康養殖等模式,對海水的機構進行科學驗證,明確海水成分,適宜養殖的模式,對養殖使用的魚餌、肥料等原材料進行檢驗,確保其含有成分符合海水保護規定,不會對海水造成其他不良影響,并對現有的養殖,進行科學引導,實施養殖區域的生態修復工程。此外,大力推廣工廠化生態環保循環技術進行養殖,也是實現防止海水污染的有利措施。實施封閉或半封閉的工廠化水循環生態養殖,配備合格的環保設備,對養殖用水進行殺菌、過濾、及增氧等處理,促使養殖用水可以獲得循環利用,減少了新水的更換,利于降低海水污染。
(三)加強對沿海工程項目污染的管控。對沿海的工程項目實施嚴格管控,防止對沿海區域造成污染。在對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必須實施環保方面的研究論證,確保工程的實施,不會對沿海海域造成不良影響[2]。同時,工程項目的開展,環保設施必須與其他工程設備同時開始安裝、調試、投入使用;在實施過程中,對于意外發生的環保問題,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暫定工程項目的開展,待環保問題解決后,方可再次開始。此外,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對于產生的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等廢棄物,要進行嚴格管控,實施集中收集,集中處理,防止對海水產生污染。
(四)加強沿海區域的環境監測。對沿海區域的環境實施實時監測,采用多種措施進行監管,如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首先明確當前沿海地區的環境是否存在污染源,對存在的污染源,需判斷其是否會對沿海海域造成污染,一旦判斷準確,要果斷采取措施,進行治理,防止污染源的擴大與蔓延。此外,要對海洋環境進行未來監測,對于周期性發生的環境污染,應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五)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宣傳,強化環保意識。一方面,要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特別是沿海地區,強化民眾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認知,完善基礎設施,科學設立垃圾堆放區域,加強管理,對于違反規定的游人,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的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文件,確保各項沿海工程項目建設都有法可依,按照生態法律文件開展工程建設。
三、結束語
煙臺作為我國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完善有關的地方性海洋環境保護文件,提高對沿海施工項目建設的環境監管,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宣傳,強化市民對海洋環境保護的認知。制定科學的煙臺經濟發展規劃,發展科學的生態養殖模式,實現沿海經濟發展與海景環境保護并重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紀文睿.淺析沿海海洋污染問題及其對策[J]. 科技經濟導刊, 2017(2).
[2]劉康,姜國建.山東海洋環境問題與管理對策分析[J].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3(6):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