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悠然 胡旭
【摘要】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起來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提高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將“青馬工程”貫穿于青年學生的教育之中,能夠更好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培養其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青馬工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223-01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廣大青年學生思想活動的自主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起來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事關到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成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完善“青馬工程”培養機制:
一、打造健康輿論環境,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高校要加強“青馬工程”的宣傳教育,深化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使廣大青年學生明確自身歷史使命;可以通過邀請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深化廣大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和對民族繁榮復興的認識;通過培養優秀學生,樹立優秀典型,引導學生骨干爭先創優發揮榜樣作用。同時要注重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有效利用QQ、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網絡載體,將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場所由現實擴展到網絡之中,做好新傳媒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引領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制定明確選拔標準,培養優秀學生骨干:
高校的選拔目標群體應集中在學生干部、社團干部、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在學術、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確保其立場堅定、作風端正、綜合素質過硬。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要建立有針對性的選拔標準、合理的選拔體系和透明的選拔程序,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選拔途徑,科學有效地實現擇優培養。校團委、院系分團委、班級團支部等團組織要充分利用組織優勢,推動“青馬工程”培養對象不斷成長,吸納優秀學生進入“青馬工程”之中來,實現“青馬工程”和黨組織優秀人才的互通對接。
三、建立健全培養模式,堅持理論實踐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青馬工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我們要組織建立理論學習小組,定期邀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學生作報告,切實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素養和辨析能力,培養一批政治過硬、立場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實踐鍛煉是“青馬工程”學生骨干培養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實現寒暑假期社會實踐常規化,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進入企業參觀考察、假期“三下鄉”等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們對國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增強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建立跟蹤培養體系,強化全面教育效果:
應建立“青馬工程”培養對象的培養檔案,匯總學生基本信息、獲得成績、考核鑒定等相關信息全程跟蹤記錄,對不同的培養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分階段培養,實現優秀學生向學生黨員、最終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根本轉變。我們可以充分結合各自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機構建立、課程設計、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各有特色的工作方案;通過創建“青馬工程”培養機構為實施“青馬工程”提供陣地支持,搭建優秀學生培養基地,“培養一批學生領袖,帶動一代青年學生”。
五、完善評估考核機制,區別對待獎懲分明:
高校應嘗試建立“青馬工程”評估考核管理辦法:從思想覺悟高度、實踐執行能力、先鋒模范作用、個人綜合素質、師生評價及其他方面設定量化考核指標評出等級,出臺學生干部任期責任制、末位淘汰制等手段,有效結合定期與不定期考核、靜態與動態考核,對培養對象的實際表現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考察評估,監督學生骨干的學習情況、工作作風、思想狀況等綜合表現,實現良性的培養過程。從具體操作角度來看,可以通過理論考試、論文撰寫、報告提交等方式綜合考評培養對象在培訓期間的表現,結合他們的日常表現給予客觀、公正、全面的考核結果。
高校開展“青馬工程”有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提高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深入快速發展。要不斷完善“青馬工程”選拔機制和培養模式,讓“青馬工程”貫穿于青年學生的學習與工作之中,從而使廣大青年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立敏.基于“青馬工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新范式[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09):4-6.
[2]王琦.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有效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