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昱 熊小琴

【摘要】為更好地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及高校黨委、黨支部、團總支組織作用,本文創新性地提出以高校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科研人員、離退休人員及在校大學生五類人群為主體的黨建工作新機制,協調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思想政治
近年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黨建工作的創新創舉已在全國各地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各高校利用科研與教學資源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但線下黨建T作的開展還是基于傳統的學習方式進行開展,新時代呼喚新方法。本文根據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線下工作機制提出創新性的新時代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結合線上(互聯網)開展高校基層黨建工作。
一、現階段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現狀及問題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高校已將網絡平臺作為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途徑,使黨的建設工作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文化上趨于完善,但基于通過互聯網或信息化技術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改革,也存在一些普遍突出的問題。一是頭重腳輕,左右失衡。黨建丁作落實力度逐級遞減,高校黨委、組織部門黨建工作力度大,師生參加黨建活動熱度低;二是方式陳舊,實效不強。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過于程序化,形式多為學習理論、觀看影片、撰寫心得等,缺乏與實際工作生活相連接,影響黨員積極性,特別是年輕黨員干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三是黨團失聯、缺乏互動。高校黨建工作和團建工作脫節現象明顯,缺乏相互之間的牽引,高校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又高于團建工作,削弱了團組織的作用,邊緣化了團組織干部,阻礙了團組織對黨組織輸送優秀年輕力量,不利于高校基層黨建建設良性發展。
二、新時代視域下提升高校基層黨建線下的工作效果
高等教育設立的初衷是通過高等教育,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綜合性人才,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在專業上有所建樹,還需要對大學生思想品德道德、個人修養、職業素養、人生目標等方面加以培養。高校黨建工作取得好的成效,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雖然我們可以看見,高校基層黨建線下工作中,從機構方面,能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對高校黨的基層委員會、院(系)級單位黨的委員會進行設立及其職責規定;從制度方面,根據中央及地方相關規定要求出臺相關文件,如《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普通高等院校黨建工作基本標準》等來對黨建工作規范性管理;從實施方面,嚴格按照“三會一課”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各類黨建工作。
通過對233名在校師生進行《高校黨建工作情況調查問卷》調查統計,近7 0%的師生對于目前高校組織黨建教育工作所產生的效果表示滿意;在對目前高校黨課或團課授課人的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人選為黨政領導干部、先進人物、離退休黨員;在開展黨建教育工作方面,為了能夠更好地學習到有價值的內容,采取集中安排組織,定時定點集中聽課方式選擇的人數最多。因此,可以推測,在當今互聯網背景時代,大力提倡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通信技術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效改進傳統的工作方式。使線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在原有的架構下,提出契合新時代的開展方式,以便于結合線上方式,更加有效地提高黨建工作效率。
(一)整合高校五類人群,匯聚共同體開展黨建工作
現階段,各高校基層黨組織都已各自為主陣地開展黨建工作,能夠較好地深入貫徹黨中央對基層黨建工作的要求,但對于高校秉承得天獨厚的開放式教育方式,使得科研教學創新上不斷有所突破,為了讓高校黨建在對黨性的剖析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全面上有所成效,使得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良性地持續發展,匯聚五類人員的優勢,即: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科研人員、離退休人員、大學生,調動各自主體地位,協調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黨的基礎知識、紀律規矩和黨建工作方法,真正做到高校內部不分級別、不分身份,促進高校基層黨建健康持續發展。
(二)發揮高校黨政領導干部、先進人物、離退休黨員的優勢,注重黨建工作成效
通過調查問卷中的某一題:您希望誰來講黨課或團課,得出以下統計結果。
可以看出大家依次對于先進人物、黨政領導干部、離退休黨員三個群體人員較為感興趣。先進人物具有道德性、民族性、時代性、群眾性、崇高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師生的綜合素養;黨政領導干部對黨務工作駕輕就熟,對學校的辦學模式及發展狀況有著深刻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帶領師生做出更多貢獻;離退休黨員擁有醇厚的黨性修為,政治優勢明顯,能夠在黨建工作中發揮正能量,促進高校健康發展。因此,充分發揮三類人群的主體優勢,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良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對高校基層黨建線下工作創新性研究,完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使高校在新形勢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更好地開展黨的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水平提供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