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波
“互聯網+健康醫療”作為目前國家力推的醫療發展模式,發展勢頭迅猛。不過,以網上掛號為例,互聯網掛號僅占醫院全部掛號量的8%~10%,開展較好的醫院也僅占到15%~20%。此外,應用互聯網進行醫療在線咨詢的比例僅為2%~3%;對于診中治療和診后管理,互聯網行為介入的比例更低。由此可見,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滲透力不足,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國家衛生計生委更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可見,國家對于衛生行業的重心已從診療環節轉移到健康保障環節。從醫療服務到健康服務,所產生的數據總量極大。
從醫療到健康,數據的定義會越來越寬泛。醫療數據僅僅是健康數據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健康數據的維度非常廣泛,除了最核心的醫療數據外,還包括人的基因組數據、醫療科研數據、可穿戴設備記錄的運動等生活行為數據,心電、呼吸等有關心血管和哮喘等疾病治療數據。此外,還包括空氣、水質、人口等方面的生活環境數據。
從數據的產值和數據量來看,預計到2020年,關于健康數據的總量將達到40萬億GB,醫療健康數據應用的市場份額和市值都將呈倍數性增長。
在龐大的健康醫療數據總量前提下,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一直鼓勵基于這些數據進行開發和利用。從醫療到健康和從數據的開放到共享的過程中,從智能設備到院外數據監控、從地域數據到人群流動數據分析、從大數據和個人數據到人工智能醫療場景的應用,理念的革新和技術的提升為健康數據的應用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可能。
未來,健康大數據的應用方式,將以我們無法想象的方式去應用。盡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將健康數據的應用分成幾個維度去設想。
數據的跨院聯通和應用。患者的流動性導致其所產生的醫療健康數據也是流動的。我認為,跨院間建立健康數據的應用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一旦醫院間的數據“跨”了出去,目前所能設想的應用方式僅是患者在不同醫院就診時,數據跨院導致精準預約比例的上提。實際上,身患某種疾病的患者在跨院診療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極多的數據信息,跨院數據的應用方式應是種類繁多且覆蓋廣泛。
健康數據的發展可能從醫院內部走向院外。健康醫療數據在院內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診療數據,而在院外數據的應用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醫療健康數據最重要的變化是從醫療大數據走向健康大數據的轉變。這使得數據所涉及的領域更加寬廣,即從個人數據到家族數據,再到社會數據的拓展。目前對于健康數據的應用,所能想到的僅是基于個人的屬性或生活習慣、疾病記錄,可以輔助某些疾病的預防。當數據范圍大大拓寬后,我們可以在一個區域,甚至從全國的角度去分析疾病。這樣的應用方式也符合國家構建基于大健康的視角,從治病到治未病、再到防病的醫療體系。
目前,醫院間的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程度并不盡如人意。全國各醫院信息化建設程度不同,院間在交換數據時,對于同一個病種或操作的定義、病歷的格式等均不同,醫療信息標準化的進程非常緩慢,阻礙了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整合進程。
為此,醫療大數據首先要以患者為中心。醫療數據來自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的目的是構建基于連續數據的醫療健康服務。以患者為中心,有一個問題是無法回避的,即患者的身份識別。如何做到跨院間不同應用場景下患者的有效身份識別?我認為,微信電子健康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基于患者的醫療、生活數據制作而成的,可以作為患者身份的“ID”證明,可以在醫院之間將患者的數據打通。但由于數據匹配等問題亟待改善,目前在有些醫院推行起來還有些困難。
醫療大數據還要以醫院為主體,因為醫院是醫療大數據的主要產生地。從微信電子健康卡,到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再到線上服務、人工智能應用、數據分析、輔助診療,可以使醫院對醫療數據具有管理權和延續性,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
同時,區域內要互聯互通,即數據的整合互通要涉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這方面,很多醫院最擔心兩個問題,一是數據的安全性,二是如何實現數據共享。
當醫院和互聯網連接越來越近,安全性問題就不可避免了。現在很多的醫療數據,醫院不敢使用,就是怕遇到數據泄露、病毒攻擊等問題,擔心沒有辦法保證安全性。對于醫療數據的安全保障,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匯集數據并補足漏洞,要學會從過去處理的案例中總結經驗,查缺補漏,舉一反三,從而敏銳地捕捉到安全問題。其次是技術保障,比如利用“木桶理論”原理,每天對數據進行上百億次的安全掃描,確保看不見的地方不會發生安全問題。再次,必須要有非常成熟的安全體系,建立互信機制和患者授權介入機制,即從安全服務到終端邊界,從本地到云端各方面都要有完備的安全措施。另外,還要對整個數據進行可視化的安全管理,最好能夠精確監測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服務器的狀態,以便及時發現異常行為。
除了數據安全問題,如何規范進行數據共享也是很多醫院擔心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有以下建議:一是數據不出院。二是當數據需要跨院傳輸或使用時,要建立合理的共享方案,即傳輸過程中要有面向患者和醫院的授權機制。并且,數據所存儲的醫院有隨時停止數據共享的權利。這樣便能較好地解決數據互通和患者隱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