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短缺問題由來已久,且成因復雜,隨著相關改革的推進,新問題又不斷涌現。當前,藥品短缺的主要原因還是生產性短缺,也就是供應不足,一方面,原材料被人為壟斷,相關企業有生產能力但無法生產,另一方面,臨床用量小的藥品,相關企業有生產能力但是沒有生產積極性。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企業缺乏誠信,鉆國家推行藥品價格改革后相關政策配套不到位的空子,唯利是圖,利用其產品臨床必需的壟斷地位,壓貨、斷供進而提價,造成人為性藥品短缺,有的甚至肆意漲價,嚴重違背藥品治病救人的根本屬性。
在應對藥品短缺問題方面,江蘇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信息上深入關注,在供應上重點保障,在責任上對應分攤。將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工作體系,明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對地區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負有領導責任。
藥品供應保障工作與百姓健康福祉息息相關,要做好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江蘇省的體會是:部門聯動十分必要。醫療機構處在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末端,解決藥品短缺問題要從上游開始著手,多環節切入,多部門聯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工作才能起到成效。其次,監測預警十分必要,只有監測到哪些藥品可能會出現短缺,才能未雨綢繆,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醫療機構一旦出現藥品短缺,肯定會影響患者的滿意度,解決好藥品短缺問題,一定要有一個預警機制,一定要有一個提前量。當然,實現藥品生產銷售兩端信息對稱互通也很重要。同時,科學應對十分必要。藥品出現短缺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類型的藥品短缺,要分類采取相應措施。在解決過程中,一定要始終把保障藥品臨床供應作為主導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下一步,江蘇省將按照國家要求,積極探索問題處理應對的江蘇模式。進一步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機制、快速應對機制、分級儲備機制、分類采購機制、采購配送使用全過程監管機制。在部門會商聯動層面,拓展建立全省統一的短缺藥品綜合信息平臺,實現短缺藥品各環節監測全覆蓋。同時,聯合各相關部門破解原材料壟斷、產品經銷壟斷;部分企業不誠信、肆意漲價;因產品需求量小、利潤微薄,省內企業有能力生產卻無動力生產;相關配套政策銜接不到位;流通企業配送不到位等藥品供應保障領域更深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