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基層“五環聯動”改革是指:制定一綱要三規劃,確保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和薄弱領域傾斜,并通過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推進基層醫療體系協同發展。累計投入438.72億元,加強基層建設。重建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人事分配制度,激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生機活力。逐步實現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為大數據分析奠定基礎。制定健康精準扶貧策略,兜底貧困人口大病保障。
截至2017年年底,江西省縣域內就診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分別提高到86.56%、79.64%。這組漂亮的數字背后,是江西省通過“五環聯動”系列舉措,發力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著力破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江西省實施的“一綱要三規劃”是指:推進“健康江西”建設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醫療服務體系規劃和深化醫改規劃,這3個綱領性文件明確了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標準,即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投向基層,重點支持縣級醫院和薄弱專科建設,合理控制城市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設備配置。
此外,江西省共組建多層次、多形式的醫聯體372個,其中71家三級醫院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同時,在全省13個縣推進以縣鄉一體化為核心的醫共體建設,實行內部醫保打包付費機制,并組建醫學檢查檢驗中心,探索區域醫療資源共建、共管、共享機制。
近5年來,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438.72億元,重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首先,做強縣級。支持建設603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所需資金由省財政全額保障。
其次,做活鄉級。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村醫學生訂單定向培養項目”,初步實現每家鄉鎮衛生院平均有兩個以上全科醫生的目標。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保藥品目錄中配備30%~40%的非基本藥物。明確在核定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礎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結余的50%,可用于增發獎勵性績效工資。
同時,做穩村級。2017年實現全省75%的行政村要有1個公有產權村衛生室。提高鄉村醫生一般診療費標準,鄉村醫生養老待遇提高到每月300元。建立村衛生室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制度,2016年~2018年將免費培訓鄉村醫生8000名。
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在全國率先按20%計算藥品綜合加成率,政策性虧損由政府財政兜底。將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權限下放到設區市和部分縣,利用取消藥品加成等騰出的空間,“小步快走”同步理順市、縣、鄉三級醫療服務價格體系。
在全國率先創新公立醫院崗位管理,按服務人口核定床位數、按床位數核定崗位。在核定工資總額基礎上,允許縣級公立醫院收支差額的50%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優化基層人才評價機制,對申報鄉鎮類資格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側重考核評價常見病診治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對論文、科研不再做要求。
所有縣市逐步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等應用系統的業務協同、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8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入衛生計生專網,95%的鄉鎮衛生院可在線開展基本診療、績效管理等服務活動。在此基礎上,采集基層醫療衛生數據近40億條,為各類人群建檔5000多萬份,為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精準化醫療奠定基礎。
2017年,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的標準,為全省34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大病補充保險,貧困患者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下。對食道癌、胃癌等15種大病實施集中定點救治。同時,嚴控不合理醫療費用,縣域醫療費用增幅由2012年的19.5%降至現在的9.9%。全省縣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的門診次均費用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92.6%和93.6%,平均住院費用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90.85%和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