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廣東全面啟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開局之年。從這一年起,廣東統籌全省各級財政500億元,其中省財政投入309億元,通過實施18個項目,經過3年到5年的努力,完成強基層、補短板任務。既推進項目硬件建設,又未雨綢繆,大力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儲備和培養。在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薪酬制度方面,健全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崗位管理和人員聘用制度,推動基層醫務人員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2017年年初,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意見》,配套18個建設項目,全省各級財政投入500億元,全面用于縣級公立醫院,包括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建設,45家中心衛生院升級縣域次中心,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10000個村衛生站建設等。
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廣東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2017年,廣東重點完成了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45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的開工。同時,大力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儲備和培養,著力解決“源頭供應”問題,主要通過高等醫學教育培養、農村訂單定向培養、城鄉對口支援等,比如城市三甲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每年派出不低于全院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總數5%的衛生技術人員到縣級醫院連續工作不少于1年等方式,讓更多的醫務人員服務基層。
為了解決基層人才留得住問題,廣東主要從薪酬待遇和發展平臺兩方面下功夫。廣東省財政按編制數對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按照每人每年1萬元和1.2萬元的標準核撥事業費。提高村衛生站醫生補貼標準,2017年達到每村每年兩萬元。同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省財政按每個崗位每年6萬元的標準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安排補助資金,補助資金不納入機構和個人績效工資總量,吸引全科醫生扎根基層。逐步提高山區和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2017年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2018年達到人均每月1000元。
在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薪酬制度方面,廣東省允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保持公益一類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實行縣招縣管鎮用。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績效工資總量不予限制。健全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崗位管理和人員聘用制度,推動基層醫務人員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完善績效工資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占比,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重點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傾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從上年度收支結余部分自主提取不低于60%比例用于增發獎勵性績效工資,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量。
廣東還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吸引力。在提升技術水平方面,廣東推出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崗位培訓、轉崗培訓、產兒科醫生培訓等一攬子項目。為加大基層人才培養力度,推出縣級醫院人才培訓“三羊計劃”,培養縣級醫院領導當好“牧羊人”、學科帶頭人當好“領頭羊”、普通技術人員當好“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