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在全國率先構建覆蓋全部行政區劃的五大兒科聯合體,強化四大支撐保障措施,努力提升兒童健康服務水平和群眾獲得感。2016年,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76‰,連續10多年保持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2016年,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牽頭編制出臺了國內首部省級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專項規劃——《上海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專項規劃(2016—2020年)》,明確“十三五”期間上海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的目標任務。
根據《規劃》要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新華醫院和瑞金醫院分別牽頭組建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兒科聯合體,分片與全市16個區衛生計生委簽約,以區域醫療中心為平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延伸,推動區域內兒科聯合體縱向發展,將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到社區。推動區域醫療中心按標準設立或恢復設立兒科床位,從2016年以來全市已新增兒科床位600張。同時,推進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主體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建設,充分發揮牽頭帶動引領作用,已與全國20余個省(區、市)的100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具有示范意義的技術支持和專業培訓模式。
為了落實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上海市深入推進“市—區—社區”兒科分級診療,五大區域兒科聯合體通過內部簽約、派駐專業管理人員、臨床帶教、適宜技術推廣、質量控制、進修培訓、聯合發展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患兒就近就地接受醫療服務,強化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的技術支撐,強化社區和綜合醫療機構的疑難病患兒及時轉至三級專科醫院和兒科優勢醫院診治,促進優質資源縱向延伸,提高兒科優質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目前,五大兒科聯合體已簽約193家醫療機構,推廣20余項兒科適宜技術,兒科就診下沉和專科優勢集聚效應顯現。同時,上海市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引導,改善醫療服務,優化服務流程,落實季節性高峰應對方案,開設兒科延時門診和夜門診,實施分時段預約,引導病人錯峰就醫。
上海兒科醫療聯合體已經初步顯現出成效:補齊短板,有效破解兒科服務資源均衡性不足的難題,兒科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晰;通過實行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同質化服務,有效促進了全市兒科整體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通過資源下沉到社區、報銷比例提高、服務優化和信息化支撐等措施,節約了病患兒童就診時間和費用,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