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前,尚無統一制定的醫學生和醫生誓言誓詞,但眾多醫家關于醫學倫理道德的精辟論述,成為醫生從業的規范信條,如孫思邈重視生命價值,他說:“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北宋康慎強調病人一律平等,對待病人“不以貴賤,有所召必往。”這些成為我國醫德教育的歷史信條。在《醫學生誓言》未頒布之前,我國醫學院校大多采用《希波克拉底誓詞》作為醫學生宣誓的誓詞。
為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全面發展,國家教委在20世紀90年代初組織委托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以及沈陽藥學院起草了《醫學生誓言》等,作為高等醫藥院校醫德教育輔助教材,1990年在沈陽藥科大學組織召開了審稿會議,并于1991年由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下達106號文件頒布實施。《醫學生誓言》是目前唯一由國家頒布實施的針對醫學生的習醫規范條文。它吸收了我國傳統醫學倫理道德教育精華的同時,又借鑒了《希波克拉底誓詞》《日內瓦宣言》等國外醫師誓詞有價值部分,并結合了當代中國衛生事業與醫學教育發展的實際,重在對醫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職業素養進行啟蒙教育,是我國當代醫學史上一項重要事件與文獻。
2005年,中國醫師協會正式加入推行“新世紀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國際行動;2006年,中國醫師協會攜手上海和黃藥業共同發起“鑄就心的長城——新世紀醫師職業精神倡議”活動,并圍繞醫師宣言的3項基本原則和10條職業責任,邀請醫學人文專家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天津等地巡講,吹響了中國職業精神教育的號角。
為了能夠更好地結合中國文化和國情,結合中國“大醫精誠”傳統理念,挖掘提煉中國醫師的職業精神,在原衛生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醫師協會組織專家歷時2年8個月的時間,起草編寫了符合中國語言特點的《中國醫師宣言》并于2011年6月正式發布。《中國醫師宣言》的核心精神是“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終生學習”。
在2016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16個字,概括了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精神。
2017年7月15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和道德建設專項基金聯合舉辦的“揚高尚醫德,筑和諧醫患”弘揚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誓儀式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舉辦,除深圳主會場外,同時分設12個分會場。醫師代表共同宣讀了《中國醫師宣言》誓言,通過頗具儀式感的宣誓儀式,彰顯了醫師職業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深化了對醫師職業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