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娜
摘 要 新聞采訪是開展新聞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收集相關數據信息的有效途徑。新聞采訪的工作特性主要是溝通性,所以在整個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溝通技巧的使用對于整個新聞工作的開展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論述的是溝通技巧在新聞采訪中的具體應用,對新聞采訪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確定出溝通技巧的應用方式,提高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
關鍵詞 溝通;新聞采訪;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033-02
近些年來,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社會各界也開始將目光投置在其中,采訪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想要讓被采訪的人員可以積極主動的配合采訪記者開展工作,就需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溝通技巧。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對新聞工作的開展有著莫大的幫助,其采訪工作的開展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所收集到的新聞信息的質量,想要提高其新聞報道的精準程度,相關的采訪人員就需要強化自身的溝通能力,學會使用溝通技巧,并合理的應用該技巧,縮短采訪的時間,快速收集采納信息。
1 新聞采訪工作現狀問題
4G牌照的發放,給我國媒體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變化。隨著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傳統的紙質媒體出版業帶來了極大的變革,傳統新聞出版業,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實現由傳統媒體向全媒體時代的行業轉變,才能繼續擔負起國家新聞出版業的重任,為社會的進步和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1.1 問題的提出
在進行采訪工作開始之前,大部分的記者都沒有做好基礎的準備,對準備功課的重視程度也比較低,對采訪對象的了解程度比較弱。在開展采訪工作時,記者通常會產生無從下手的現象,所提出的問題也比較空洞,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問題的籠統性也比較強,使得相應的采訪對象不知道從何處說起,進而對其問題敷衍性的回答,觀看該新聞的觀眾也會覺得該新聞毫無新意。所以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問題的提出內容,做好切口的把控,問一些實際性比較強的問題。
1.2 采訪對象的語言表述
采訪對象通常會受到環境、攝像機等的影響,發生一定的情緒變化,不適應的感覺比較強烈,讓其語言的表述過程變得不是十分的流暢,回答的問題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常常是答非所問,或者采訪對象在表述時,主體的偏離情況比較嚴重,有用的信息比較少,給采訪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無法順利的開展相應的工作。
1.3 采訪對象態度
新聞采訪的工作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大部分的采訪對象對于記者的采訪常常會產生一種消極應對的心理,會有一定的抵觸。這是因為采訪對象比較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會暴露給大眾,所以不愿意就記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會有意識的對其問題進行回避,甚至會出現言行激烈的現象。
2 新聞采訪中溝通技巧的應用分析
現如今,互聯網已經不再是新興事物,而是融入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作為推進21世紀科技發展的重要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基于互聯網和移動新媒體的新聞出版業,新聞采訪的質量也要求進一步提升。這些發展和變化,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社會的信息交流速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1 做好準備工作
在了解需要接受采訪對象自身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列示。在其中做好標注,畫出重點提出的問題以及內容,然后在采訪時,依據該提綱開展新聞采訪工作。
2.2 提問方式的確立
新聞采訪記者要對采訪對象的知識層次等進行了解,依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提問方式進行提問。首先是開放式的提問,這種提問方式主要注重的是對采訪者回答相應問題不確定時做出的舉措,其適用于生活閱歷比較豐富,并且知識層次比較廣的工作人士。其次是閉合式的提問方式,這種提問方式的適用于文化層次相對比較低的人,比如說農民或者基層的工人等,這種方式的適用能極大程度的避免采訪對象不知道從何處談起現象的發生,引導采訪對象回答相應的問題。
2.3 引導采訪對象
采訪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時,通常會遇到采訪對象抵觸采訪的現象,這種抵觸心理的產生所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例如,一些名人或者背景特殊的人們在接受采訪時,往往會產生擔心的情緒,害怕自身的個人信息會被曝光給群眾,所以都會對采訪記者產生抵觸行為,再者就是一些表達能力比較差的基層群眾。當這些現象發生時,采訪記者需要及時的給采訪對象進行引導,盡可能的想辦法去消除被采訪者不安的心理,降低其抵觸心理的程度。另外采訪記者可以對采訪對象進行稱贊,以此來獲取對方對自己的好感,讓采訪對象傾吐心扉,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2.4 外圍入手
在進行采訪時,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采訪對象不善于溝通、表述。除此之外,采訪對象工作忙碌脫不開身,無法進行采訪,給采訪記者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就其現象,采訪記者可以從采訪對象的周圍下手,對采訪對象的領導以及同事等進行溝通,從這個切入點入手,之后再和采訪對象進行溝通。
2.5 尋找突破口
在實際的采訪工作開展中,采訪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的關系很重要,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其需要盡快的拉近采訪對象和自身之間的距離,并用較短的時間,和采訪對象建立起一層親近感,讓其信任新聞記者。因為在采訪時,其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時間通常都比較短,記者需要在這個較短的時間內對話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并在采訪對象的表述中挖掘中重要的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不管是采訪對象的身份還是知識層次的影響,新聞記者都需要盡心盡力的去挖掘信息,注重每一個細節,找到相似之處,將其作為采訪的主要熱點,開拓采訪對象的思路,讓其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自己的采訪工作。首先,記者可以對地理位置進行了解,在采訪工作開展之前,對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如果被采訪對象與記者是同鄉,或者同在一個地區生活,可以此作為切入點,增加采訪對象對自己的好感,雙方間的交流也會更順暢。其次,興趣愛好。采訪過程中,記者可通過簡單的交流了解采訪對象的愛好,看對方的愛好是否和自己有相同之處。類似的“突破口”或者相同點很多,需要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仔細挖掘。
2.6 適當采用激將法
記者在采訪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士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對方缺乏耐心或者不愿接受采訪的狀況。面對這種局面,記者可以適當采取激將法,直接向采訪對象提出比較尖銳的問題。這時,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記者也可以故意對一些問題或現象做出錯誤的分析和判斷,在這種情況下,采訪者往往會因急于糾正記者而打開話匣子。
3 結論
依據文章上述的內容,在新聞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使用溝通技巧。解決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找出弊病。同時還要提高新聞采訪記者的溝通能力,強化其專業知識技能。有效的改善采訪對象抵觸采訪工作的現象等,在實際的采訪工作開展之前,相關的采訪記者要做好基礎的準備工作,可以適當的使用激將法等方式,讓被采訪對象可以更好的配合采訪工作,以此來不斷的提升新聞信息的深度,讓新聞能更好的服務于群眾,調動起人們接受采訪的積極性,有針對性的使用溝通技巧。
參考文獻
[1]陳丹,楊升.如何實現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有機結合[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29.
[2]胡潞平.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與編輯[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40.
[3]王維佳.淺析如何提升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58-159.
[4]德央.新聞采訪的前期準備及現場提問技術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6):141.
[5]羅希.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6):17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