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摘 要 當前,中醫藥工作者,特別是基層中醫藥工作者普遍面臨發表學術論文的難題,選題難,寫作難,發表難。鑒于此,筆者從收集資料出發,指導作者如何在工作中有選擇性的、高效的收集寫作素材,架構研究框架,選擇文章類型等,并對各類稿件撰寫的寫作要點與注意事項予以分析。希望作者能在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勤于思考,不僅能解決自身學術論文寫作的需求,也可提高科研水平。
關鍵詞 中醫;學術論文;選題寫作;要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193-03
當下,發表學術論文成為中醫藥工作者升職稱、續聘、報獎項,中醫院校學生畢業的必備條件,但同時也成為中醫藥工作者,特別是基層中醫藥工作者的大難題。筆者從事中醫藥類學術期刊編輯工作15年,審閱和編輯了大量的稿件,也與很多作者做過溝通,發現大部分作者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么(選題問題)和不知道怎么寫(寫作問題),此外還有很多諸如研究設計有誤、寫作粗糙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寫作難、發表難的現狀。基于此,筆者就中醫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試做分析,希望能對廣大作者有所幫助。
1 解決“該寫什么”的問題
這里不僅僅是說選題,也涵蓋了寫什么類型的文章,如病案報道、臨床研究、學術研究或是實驗研究、綜述等。由于現在的作者只有發表文章的需求,并不是臨證有所得想分享,因此導致面對要發表論文的緊迫感卻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寫什么。其實,在筆者看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那么如何結網?
1.1 收集病案
醫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大多數中醫生也都有跟老中醫抄方的經歷,可收集的資料非常多。那么怎樣在每天大量的臨床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收集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資料呢?
1)抓住不常見的疾病。當臨床中遇到不常見的疾病,或一個不常見的癥狀,如寒熱往來、不正常的流涎、味覺異常等,或其他如疑難病、西醫療效不好的病等,要有高度敏感性,從收集患者資料、病史、查體到實驗室檢查等等都要周全,包括患者的聯系方式(方便回訪)。建議利用現代化手段,如病歷系統,有助于掌握患者所有病史資料和檢查結果、診療過程。如果沒有相應的系統,可利用手機拍下病例,再使用電腦做好患者檔案。
2)抓住復診的患者。一般復診會有兩種情況:初診藥物有效求鞏固(說明療效好);初診藥物效果不明顯求調整。這兩種情況都要重視。都是日后寫作的好素材。復診時候要詳問初診藥物服用后的情況,記錄好每一診的患者情況、實驗室檢查、用藥等,整理辨證選方的思路。
3)抓住與正在做的課題或者與考慮進行研究的疾病有關的患者。這是做臨床類研究的基礎資料。當遇到此類患者,應詳細收集資料,并按照知情同意的程序,納入臨床研究病例。
4)抓住住院服用中藥的患者。住院患者可以很方便地收集其各種相關資料,特別要注意收集患者的實驗室指標、中醫癥狀積分、治愈時間、住院時間等等。因為住院患者同時服用中藥大多數都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于做中西醫結合與純西醫治療的對比是很好的資料。危急重癥、疑難病癥西醫治療無效而送來求中醫治療的患者,更要珍惜,在盡力挽救患者的同時,做好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1.2 根據病案資料確定選題
當收集了一些病案以后,可以做一些分析:
一些不常見的疾病,通過辨證治療療效不錯——可作為個案報道。
治療過程中先用一方無效或效果不明顯,重新思考,參考經典,選用另一方,效果顯著,從而有所領悟,加以分析——也可作為個案報道。
病案中發現了一些規律,例如某一方或者某一類治法治療同一系統不同疾病,某一種疑難病不同證型的辨證論治,某一經方的新用,等等——可作為醫案。
通過病案整理,總結出一定規律,例如治療某一類疾病某一系統疾病或某一種疾病,對病因有一些新的思考,確定病機,確立治法,常用哪些經典或自擬方劑,常用藥對,等等,再附上病案——可作為學術探討、名醫經驗。
在病案中發現某一方治療某一種疾病療效較好,考慮其改善某一實驗室指標可能具有普遍性,或者在改善中醫癥狀、縮短療程、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會表現出優于單用西藥的效果,可以考慮做相應的臨床研究,甚至值得申報課題——可作為臨床研究。
有了臨床基礎,想對處方機理進行研究,對處方開發做一些探索,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設計動物實驗——可作為實驗研究。
確定了研究方向,想查查文獻,看類似的研究有沒有做過或者做到了什么程度,加以總結,考慮進一步的研究——可作為綜述。
其他:閱讀某一經典后的感想——可作為隨筆、讀書札記。
2 解決“如何寫”的問題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從最基礎的病案開始,只要有心收集,加以分析、整理、思考,便可以衍生出各種不同體裁的文章。接下來筆者將介紹各類文章的撰寫要點。
2.1 個案的寫作
一定要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常見的,千萬不要把常見的疾病做個案來報道,例如《麻仁丸治療便秘驗案1則》。寫作要點:
前言:簡單介紹本案所涉及的疾病,交待治療難度,引出本案所使用了方法的特殊性。
病歷摘要:交代患者姓氏、性別、年齡、初診日期、主訴、病史、發病經過、之前的治療經過、刻下癥狀體征、舌苔脈象、相關實驗室指標、中西醫診斷、中醫證型、中醫治法、選方、處方、劑數、煎服法、復診(復診時間、次數、服藥后的情況變化、當下的癥狀體征舌脈、藥物加減情況、處方、劑數、煎服法)、隨訪結果。
按語:個案的關鍵在按語,應針對本病案做病因病機分析,癥狀分析,講述辨證思路,治法選擇的依據,介紹處方來源,分析藥物功效,探索復診時患者病情變化的原因和調整處方的依據,最后簡單概括對本類疾病的診治規律。要注意按語撰寫要有條理,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2.2 醫案的寫作
醫案類文章與個案體裁近似,是數則病案的綜合分析。撰寫此類稿件需要注意選擇具有某一共性的幾則病案來共同成文,而不是隨意選擇幾個毫無聯系的病案來湊數。注意所選擇的病案一定要有某一方面的共性,而每一則病案又要有一定的個性。例如治療某一種難治性疾病的不同證型;同一處方治療某一類疾病或是都具有某一共同癥狀的疾病幾則;或者某一方治療某一種疾病幾則,其中每一則雖然是同一種疾病但有不同的特點。
寫作醫案類文章要注意:不能寫成教科書,常病、常法不用報道了;題目不能太大,桂枝湯治驗幾則,經方治驗幾則,總結不出什么規律性;所選擇病案一定要有代表性。
醫案的寫作要點大致與個案相同,可在文末設“討論”部分,對共性的內容做一些提煉,對個性的內容做一些分析,適當引經據典。
2.3 名醫經驗與學術類文章的寫作
此類文章的寫作沒有一定的套路,但切記要“小題大做”、條理清晰。《某某治療腫瘤的經驗》——文題過大,從何談起,必然點到為止不夠深入;《某某從心論治腫瘤的經驗》——主題縮小,論述細致,有針對性。文章要有條理,應設置小標題,明確每一部分的主題,使文章更具可讀性,也使觀點明確,易于理解。
寫作要點:如介紹某一名醫使用某法或某方治療某種疾病,開篇要介紹名醫、疾病、治法或者處方,正文要分列小標題,辨證思路要有,具體選方用藥也不要少,最好適當選取幾則案例以佐證。
2.4 臨床類稿件的寫作
臨床類稿件投稿量大,對前期的研究要求高,但是寫作相對簡單,因為其格式極具條理,只要資料齊全,幾乎就是個填空式的作文。
建議作者在經過一定的病案積累后,對某一處方(協定方、自擬方)治療某一種疾病的療效與機理做一些分析與假設,選定一些指標(療效、實驗室檢查、癥狀積分、療程、生活質量評分、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等),做好研究設計,進行臨床研究。
研究設計注意事項與寫作要點:
1)對于納入觀察的標準要統一規范詳細,這樣才能在門診或者病房中有效選擇合適的病例,如診斷標準、年齡、病程、分類,以及與診斷或本研究有關的實驗室指標等等,在所有資料到位后,要對各組一般情況進行統計學比較。要有一定的病例數,特別是常見疾病病例數不可過少。在文章中要對2組的一般情況分別交待,并交代統計學比較結果。
2)對照組的設置要合理。目前依然有個別文章投稿過來沒有設對照組,這其中極個別設計較為合理的自身對照有可用的價值,其他大部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某病或某方治療某病,這兩類文章只能說中西醫結合或者中藥治療某病有一定療效,但是對于這療效是否是中藥的療效,以及對于中藥進一步的開發研究沒有意義。因此,除非特別少見的病例,一般不予采用。對照組常用的是陽性藥物,陽性藥物必須是公認安全有效的法定藥物,也必須使用該藥最優劑量和最優使用方案。
3)各類標準要規范并附有參考文獻。臨床類稿件涉及診斷標準、療效標準、評分標準等等,這些標準要選擇權威、通用的,并且要在文后附有相應的一手參考文獻,不要引用他人的類似臨床類文章作為本文相關標準的參考文獻。
4)藥物組方、加減、劑量、煎服法要完備,非湯劑劑型要有簡單的制備方法和用法用量;陽性藥物要有生產廠家、批號、劑量、用法等。
5)療程要明確,通常情況組間療程要一致。
6)觀察指標的選擇要權威,一定要選擇與療效判定有關的指標。
7)結果要真實。即使有一些指標未得出對治療組藥物有利的結果,也應該如實報道,并在文章中加以分析。
8)針對不同的比較對象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并在文章中交代清楚。
9)文章中有時候會用到病名、檢測指標名稱的英文縮寫,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一定要有中文名稱;檢測指標一定要有單位。
10)討論部分的寫作。討論部分有幾點要完備:疾病的概況、疾病的現代醫學治法(對照組用藥依據)和問題、疾病的中醫病名病因病機治法、方解、藥物的現代醫學藥理研究、本研究指標的意義、本研究結果的意義、本研究的不足、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2.5 實驗類文章的寫作
中醫類的實驗研究大多是針對藥物作用機理的研究,需要有嚴謹的實驗設計、規范的實驗操作與真實客觀的實驗數據。本類文章的研究設計注意事項與寫作要點與臨床類近似,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動物造模方法要權威可靠,最好要有數據證實造模成功或有相應參考文獻。
2)分組要合理。手術造模的要有假手術對照組,針刺治療的相應的正常組要有抓捕固定的過程。
3)文章要詳略得當,不可寫成實驗報告,文章的重點在“結果”與“討論”部分。
2.6 綜述類文章
綜述類文章現在幾乎都是學生在寫,但是限于學生的臨床經驗,常常也就是羅列,有“綜”無“述”。筆者認為,綜述類文章是對某一論題的研究進展做的一次梳理,通過閱讀綜述,不僅可以了解研究進展,了解新技術、新方法,也可以找出研究盲點,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因鼓勵高年資醫師或研究者撰寫綜述,只有對論題有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在浩涵的文獻中去蕪存菁,選擇高質量的文獻進行綜述,并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和見解,予以論述,這樣可大大提高綜述的水平和價值。寫作要點:
1)小題大做。題目過大勢必文獻收集不全。
2)對文獻要有所選擇,既要避免收集不全,也要避免納入過多近似的文獻。
3)要有“綜”有“述”。“綜”要有歸類有條理,針對主題,把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分設小標題。“述”要有分析,有評論,有展望,最好能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加以論述。
3 結論
綜上所述,只要臨床多做有心人,寫作素材并不難找。此外,平時還需要多閱讀,多看雜志、溫習經典。看雜志看什么:看別人在寫什么,看雜志愛登什么,看各欄目文章的體例,看雜志的發表周期。溫習經典有什么意義:中醫類論文需要引經據典(引用原文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是文章的加分點);中醫治療思路常常能在經典中有所開拓。還要勤于思考,當收集了一些病案資料,看了雜志,復習了經典之后,要積極思考,分析這些驗案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表面上規律性內容思考可能潛在一些規律與機理,然后為了驗證假設的機理與結果,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以上是根據筆者工作經驗,對中醫論文選題與寫作提出了一些建議。筆者也希望,隨著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減少一些被“逼”的寫作,增加一些真正臨證有所得而希望分享的作者,使得雜志更有價值,讀者更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