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
【關鍵詞】教育核心;家園檔案;立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3.0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58-0076-01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是南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小學。石小的兩棵古樹是每個石小人的精神家園。它們一棵在西校區,已有130歲的銀杏樹;還有一棵在東校區,已經有142歲的南京001號梧桐樹。以這兩棵樹為文化意象,含義之一是:樹,是自然的、有氧的、平和的、舒展的,我們希望在兩棵樹下的石小,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幸福而從容,向上亦堅實,教者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讓兒童自然地、生態地、舒適地、從容地、多元地、詩意地成長;含義之二是:溯源樹的生長是對兒童教育本質的回歸,固根為本,生長循序,而后舒展,或成才、成棟、成林,兒童也是一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校率先踏上了“立美教育”之路,迄今已走出了一條立美教育特色之路。“大樹下的家園”立美教育課程體系既與校園的自然特征吻合,又是對兒童教育的深入洞察和長遠規劃。
立美教育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是“國家課程的立美化實施”,二是“校本課程的立美化開發”。而“大樹下的家園”主要指向的是第二板塊——“校本課程的立美化開發”。“校本課程的立美化開發”分為“特色必修課程”“個性選修課程”和“我的家園”成長檔案。
特色必修課程。“特色必修課程”包含每個石小孩子都要學習的三個校本特色課程。第一是“兒童版畫與生活”,這是“立美教育”特色課程的“名片”。第二是學校秉持“培養有人文情懷、審美情趣,勇于探究,敢于質疑的石小人”的理念,自主開發并已經實踐了三年的以科學學科為基礎的綜合實踐立美課程——“童眼看世界”。第三是學校正在重點探索、研究、建構并推進的以年級為單位、跨學科整合的“立美課程周”,即每個年級結合兒童年齡、心理、知識儲備和核心能力目標,整合校內外資源,利用一周時間,圍繞一個主題,有序地以系列主題活動為形式開展課程學習。以上三個“特色必修課程”讓石小的孩子在六年小學生活中“刻”上了特有的印記。
個性選修課程。“個性選修課程”是每個石小孩子都可以自由選擇的社團課程,以“自由生活”為目標,以石小的兩棵古樹為意象進行社團課程開發,主要是通過整合原有社團,充分開發和利用家長及社區資源,從藝術生活、體育文化、科信創造三個方面,建設特色社團、開展活動,為不同潛質、不同個性學生的發展提供多元化支持,為兒童的自由成長開創一片樂土。目前,“大樹下的家園個性選修課程”分校級和年級兩級設置。校級社團共有18個,年級社團共有40個種類,40個社團。幾乎每一個石小孩子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熱愛并投身其中。
“我的家園”成長檔案。評價不能僅用一種固有的尺度、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應該致力于體現出兒童成長的復雜性、多元性和創造性,用美的規律來進行過程性、全方位、多視角的評價。在此,學校將為每個孩子建立“我的家園”成長檔案,教師通過搜集兒童在整個“大樹下的家園”立美課程體系中的過程性資料、作品等,來解讀和分析兒童的學習特點,發現兒童的學習優勢,評價兒童核心素養的形成,盡可能幫助、支持每一個兒童富有個性地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石鼓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