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鮮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它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優勢、特點,使其更好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行動導向;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08
行動導向教學法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而是多種教學形式的總稱。一般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包括: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形式。這是一種自德國引入的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導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強調生與生之間協調合作,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自我應用能力。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著明顯的優勢:能夠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關注學生的自身實際,增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行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那么,如何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到中職語文教學中呢?
一、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融入到實際的生活案例中,讓學生融入實際生活情境,利用實際案例來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通過案例的運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辯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也可以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開展討論或者分組展開辯論。這樣的課堂學習形式,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緊張的學習心理,還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在這種行動導向思想指導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更能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符合中職語文的教學特點。
二、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要求達到的知識目標及能力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水平,把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小的項目,引導和指導學生主動完成。然后,教師再將這些小的項目加以綜合和梳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要求的知識體系。最后,學生對所學項目進行過程分析、總結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項目教學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知識的梳理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
在利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時,教師要做好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結合。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運用項目教學法之前,首先,教師先要把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前后聯系梳理清楚,并且要做詳細的調查研究,準備足夠的相關資料,以便課上的不時之需。其次,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生學習能力水平,以此來保證教師制定的每一個學習項目都能夠完成。在制定學習項目時,任務不宜過難,以免打擊學生學習信心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二)明確學習任務
在制定學習項目時,教師要保證學習過程的完整性,保證每一個知識點的落實。同時,教師還要保證每一個學習項目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都能夠涉及重要的知識點,每一個項目的完成都要以知識點的解決或者掌握來評定。
(三)制定詳細的學習流程
學生個體之間會存在些許差異,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全部學習內容,但課堂教學時間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大部分學生的完成過程來制定學習流程,以保障課堂學生的流暢性和有效性。
(四)落實好項目學習中的監督與引導
項目教學法并不是教師做好項目讓學生獨立去完成。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彎路或者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五)做好學習評價
在完成所有項目學習后,總結知識的過程便是一個學習評價的過程。評價的過程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的自評或互評。評價的目的在于共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三、日常教學中堅持落實行動導向教學法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和思維的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鑒于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我們應把行動導向教學法落實到日常教學中,每天在課堂教學中設定一定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課下的學習,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授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能夠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能有一個很好的互動,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文運用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四、增加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能力的鍛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很多文章中,會出現一定的情景對話,這些情景我們都可以通過課堂的角色扮演實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對話練習,這種練習方式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又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加豐富的想象。教師也可以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趣味活動,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摩擦出思維的火花。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增長專業知識,還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這將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實現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雙重提高。當然,行動導向教學法需要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要求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最佳的結合點靈活運用,不生搬硬套。只要中職語文教師堅持不懈地實踐與探究,并不斷改善,就一定很好地達到中職語文教學目的,從而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愛威,溫寶陽,宋慧斌,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探究[J].教學與管理,2009(24).
[2] 馬福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