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娜
鮮花美麗而搖曳多姿,花香更是沁人心脾。花藝就是這樣一種結合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讓人賞心悅目的項目。記者第一次看到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選手潘沈涵的名字時,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位美麗典雅散發淡淡香氣的女子形象。“喂,您好!”“您好”。一個溫潤的男青年的聲音讓記者愣了幾秒鐘,“請問您是潘沈涵?”“對,我是。”在隨后的采訪中,潘沈涵帶給了記者一個又一個驚喜。
2017年9月8日,潘沈涵和另外兩位世賽選手受邀來《職業》雜志社參觀交流,遠遠走來的三人中有一位高個子格外突出,這位1999年出生、身高1.91米的小伙子就是潘沈涵。潘沈涵無意間創造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的“兩個最”:身材最高,年齡最小。
歪打正著走上花藝之路
潘沈涵出生于上海,小時候的愿望是成為一名建筑設計師,到上海同濟大學學習建筑。
“當時為什么選擇學習花藝?”記者問道。“我有三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來到中專學習。第二個沒想到就是進了中專我就當上了班長。第三個沒想到是會參加這么多比賽。班主任推薦我去參加比賽,我當時想,自己對花藝這個項目挺感興趣的。雖然學建筑的愿望泡湯了,但是花藝這個項目也是和設計相近的,也需要美術功底,我覺得挺好,就參加了。沒想到后來越來越感興趣。初中時我報了美術班,考到這所學校后,我學習的專業是園林設計,都是和美術有關系的。”在潘沈涵看來,一切都如此巧合,但看似巧合,又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潘沈涵2015年進入上海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上海市園林學校)學習。“剛來的時候我以為花藝就是插插花而已,其實并不是,花藝和插花不一樣。我們是搭建一個架構,然后花是呼應這個架構的。中國人所說的插花是傳統的、有意境的插花,我們的項目是偏向西方花藝,這是我沒想到的,來到學校后,我學到了很多。”
比賽第一名專業戶
2016年年初,潘沈涵被學校選中參加了花藝項目集訓班,經過嚴格考核和個人努力,成功進入了7人組成的上海集訓隊,但是最后只有3人能夠代表上海征戰全國選拔賽。為此,舉行了一次淘汰賽,作品需要完全由自己設計制作完成。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比賽,我特意去了一個很有名的花店學習,在這個與世界花藝潮流完全接軌的花店里當了一回店員,整理花材,在專業技師的指導下制作架構,學習不同的鮮花搭配與制作手法,沉浸在花的世界里。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插花風格。”比賽那天,他按照自己的構想,憑借著穩定的發揮,脫穎而出,成為了上海代表隊的一員,進入到全國選拔賽。
為了備戰全國選拔賽,潘沈涵準備了一個暑假。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里,每天早上8點半開始訓練,晚上到10點鐘。手接觸到不明液體造成脫皮、被刀割傷、被刺扎傷等,都是訓練中最稀松平常的場景。
2017年8月13~14日,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在上海舉行。比賽是兩個整天,五個項目。“早上來到比賽工位,先檢查工具,違規的工具不能帶進去。第一個項目是做螺旋花束,下午兩個項目是做一個花包,第三個項目做一個花環。第二天上午,是做婚禮新娘捧花。最后一個項目是神秘箱,針對世賽的主題架構花藝,主題為‘阿布扎比我來了。當時我做了一個月亮,上面一個帆船,很契合阿聯酋的月亮船。”他在比賽中展示了精湛的插花技藝,完美的作品呈現令其他選手刮目相看,得到了各地區評委的一致認可。
“平時就是控制時間拼命練習。新娘捧花也是死練,第一次做新娘捧花需要3天,后面大概練了10遍,兩個半小時就能完成,這就是一個熟練的過程。比賽結束后第二天公布名次,我當時是一號工位,第一個公布成績,后面沒有一個成績超過我,最終得了第一。”
“當時20個人選10個人,二比一的淘汰率,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看誰都很厲害,拿了第一名我感覺像做夢一樣。賽場上,別的選手雜念比較多,我是沒有什么雜念,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初生牛犢不怕虎,我想,只要做好自己的就行了。當做完第五個作品的時候還出去逛了一圈,自己預測誰能晉級,把我覺得好的八個記下來,最后全在前十名里面,我看作品還算比較準。”潘沈涵笑言。
“花藝評分30%的主觀分,70%的客觀分,評委看色彩、構成、創意等等。主觀分因人而異,你的作品要讓人感到美感。每個老師的審美不一樣,如果所有老師都覺得好,你就脫穎而出了。”
十進五淘汰賽在湖北武漢舉行。通過3天的激烈比拼,最終潘沈涵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進入全國五強。一個寒假后他又進入了第二階段的更高強度的訓練。五進二淘汰賽,拼的就是誰發揮最穩定,五位選手都拼盡全力。最后他以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發揮,在二十進十、十進五、五進二、二進一選拔賽中,以始終保持第一的好成績,拿到了一張寶貴的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入場券。
好心態成就好成績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潘沈涵是52個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我的心理老師跟我說,年齡小,沒有顧慮,反而能把比賽做得更好,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可能就是因為我沒有雜念。我的老師告訴我比賽的時候不要想著比賽結果,就想著完成一個作品,下一步是什么。心中沒有雜念就能比好,就能沒有失誤地完成比賽。”
“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我國是第一次參加。15年我國拿到4塊金牌,今年要超越上一屆,所以壓力肯定是有的。在調整心態上,我可能跟別人不一樣,壓力來了,當天就得釋放掉,如果堆積到后面,越來越不舒服。比如,我會打籃球、玩游戲,和別人聊天,把我的集訓情況告訴另外一個人分享一下,跟爸爸媽媽和朋友發發牢騷等。”
“感覺過一段時間,上了一個層次,上了一個瓶頸期,但是到后面,你又看到了更好的作品,學到了更好的技能,然后再突破瓶頸期,如此循環往復,永無止境。”
記者問:“一路走來,你和其他選手的關系怎樣?”他說:“世界技能大賽帶給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收獲了真摯的友誼,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花藝人才,和隊友們一起成長。雖然比賽時是對手,但我并沒有把他們當做對手,而是把他們當成同行和好朋友,他們也把我當小弟看。以后踏入社會,我還要和他們繼續保持溝通交流。老師說,我們以后就是中國花藝新一代。”endprint
潘沈涵給其他參賽選手提了一些好的建議:“把平時訓練當比賽,把比賽當訓練。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因為老師已經給你足夠的壓力,不要想著我必須要拿一塊金牌。白天訓練,晚上減壓。”
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參賽觀念的轉變,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手的培養和選拔也選擇了更為人性化的備賽機制而非舉國體制,對參賽選手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懷,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青年技能人才。“亞洲人通常擅長應試和封閉式訓練,訓練強度比國外高出二三十倍。比如,韓國選手早上5點起床,晚上訓練到凌晨1點,只睡4個小時,我就覺得我好幸福。韓國獲得100多塊獎牌,90多塊金牌,世界排名第一。他們所有項目在一起訓練,軍事化管理,封閉訓練,選手沒有人身自由。把一個人關太久放出去比賽,難免會緊張,重復練習也非常枯燥。而中國到處都有集訓基地。”
展望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
距離世界技能大賽還有幾周的時間。“世賽10個項目是不公布的,連評分標準都不知道,而且每年都不一樣。這次花藝項目主題出來了:風、沙、水、陽光,圍繞四個主題設計作品,只能就這個準備,再借鑒以前比過的項目。”
談到各國選手之前的差異,潘沈涵說:“歐美選手感覺很好,他們對色彩有天生的感覺,不像應試教育和機械練習,他們臨場發揮能力比亞洲人好。我們有個項目叫神秘箱,比賽時候送過來什么都有可能,馬桶、水杯、可樂瓶、毛筆、電風扇,所有的東西用花藝的手法裝飾,需要臨場發揮能力和創造性。今年一共有4個神秘箱,固定的項目只有3個,新娘捧花、螺旋花束和架構花藝。對于已確定的項目亞洲人有把握,不確定的項目亞洲人就缺乏一些應變能力,這個是我們需要提高的地方。”
提到世賽最后沖刺階段的時間安排,潘沈涵摸了摸頭,面露微笑頑皮地說:“比賽前剩下的時間我就按照我的節奏,慢慢來,絕對不能急。早上8點到晚上6點吃完飯,晚上回來理理思路。明天回到上海休息一下,看看新出來的電影蜘蛛俠,然后再投入訓練。”
花藝是一種精神追求
生活中的潘沈涵開朗陽光,童心未泯,心態良好,充滿自信。他每個月更新一次的微信頭像萌翻人,現在是一個可愛的做著各種搞怪姿勢的小恐龍,書包上一個月換一個新奇的小掛件。
別看他年齡小,但是長得高;別看他長得高,而且長得帥;別看他長得帥,卻偏偏要拼才華。
這個花怎么上,下一個花怎么上,花藝選手對美的感悟和直覺很重要。“先天的因素只占一點點,看你的啟蒙老師能不能把你的天賦激發出來。藝術和美的感覺后天也會培養很多,參加這個項目我自己也有變化。沒參加這個項目之前,我的穿著打扮很隨意,現在穿著和審美都有變化,抓住兩個字‘簡約,我做花藝追求的境界就是‘極簡”。
無論是比賽,還是生命本身,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有些作品因為高,需要站著完成,新娘捧花制作過程很細致,需要坐著,坐著才能定下心,去享受比賽的過程。”“幾百種工具,斜口鉗、花藝刀、削化刀、切花刀、電鉆、鋸子鋸木頭,花藝其實牽涉到很多,木工、珠寶、人體花飾、鐵藝、色彩,經常感到學無止境。”潘沈涵說。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世界著名的花藝師。我的偶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花藝大師——‘架構花藝之父葛雷歐,架構花藝試管是他發明的,我崇拜他身上展現出的花藝精神和大師風范。”
花藝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對美的表達和傳遞,一種對藝術的創新和探索,一種對自然和人類的關懷和愛。“開花藝店不一定能賺錢,如果我要開店,就只想做好一家,要做出品質,傳播美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
潘沈涵良好的心態和自我調節能力、享受比賽過程的觀念、獨立的思辨能力、陽光的性格,都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人生智慧,無論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怎樣的成績,他已經成為了把握自己命運的贏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