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摘 要: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輸送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具有其自身特點,而因受限于諸多因素,當前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很難滿足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本文基于新社會形態背景,對當前中職藝術設計教育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優化教學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新社會形態 中職生 藝術設計教育
藝術設計既具有藝術性特征,又具有工具性特征。在新的社會形態下,社會的經濟屬性日漸突出,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藝術設計獲得了更大的應用空間。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人們對藝術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推動了藝術設計新的創作方式和新的創作途徑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必須結合新的社會形態進行科學調整。
一、新社會形態下中職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調查
1.中職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進入21世紀之后,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觀念多元化沖擊下,人們對產品的需求內容更加豐富,而藝術設計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動了藝術設計教學的快速發展,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這給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帶來了沖擊。筆者對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進行調查時發現,當前中職藝術設計教育面臨較為尷尬的
境地。
從中職藝術設計生源現狀來看,隨著高校不斷擴招,中職學校的招生門檻一落平地,表現為生源明顯減少,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從市場需求的現狀來看,社會對工科方面的需要較大,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雖然隨著社會發展日漸增多,但高校藝術設計畢業生越來越多,導致社會對中職藝術設計畢業生的需求相對變小。從就業現狀來看,雖然中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整體就業率并不低,但從更細致的統計來看,真正進入本專業崗位的比例較低,而且進入大企業的機會較少。從課程設置現狀來看,專業課程設置固化,很難與市場需求快速銜接,缺乏前瞻性。
2.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對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整體上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一般,比如工資待遇低、工作穩定性差、專業對口率低等。對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可知,造成這種問題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環境和政策原因;二是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比如中職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脫節;社會導向問題也是重要因素。從中職藝術設計教學目標來看,由于過于突出對口升學和普通高考,尤其是對普通高考的過度重視,導致其失去了職業教育的特色,進而導致教學目標模糊。
二、中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結合模式探索
1.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合理模式探索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新社會形態下,國家對中職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需體現以下基本特征:技術知識寬泛,操作技能多樣,基礎技能扎實。在這種要求下,中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合理模式應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前提,盡可能地縮短中職生的就業適應期,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激發其潛能和天賦。在社會需求多元化的推動下,中職藝術設計教育必須走重基礎、重實踐、重創新、重高科技的道路,要體現出中職藝術設計教育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大學藝術設計教育的區別,突出中職教育的優勢。
2.重新定位培養目標
為了與高職、大學藝術設計教育有所區別,中職藝術設計教育與大學教育,二者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存在差異性。中職藝術設計教育需重新定位培養目標,突出中職教育特色,即中職教育的任務是就業前的職業準備教育,因此中職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主要面向生產、流通、服務等行業的一線操作和服務型人員,注重實踐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方向,要體現一定的技術性和技術轉換性,要與單純的熟練操作工有所區別。因此中職藝術設計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尤其需要具備突出的職業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具備藝術設計的一線崗位操作技能。
3.合理調度和利用現有網絡設備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為中職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拓寬了教學途徑,也給中職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在新社會形態下,多媒體、三維動畫、印前技術、圖像處理、虛擬網絡等技術逐漸滲透進職業教育領域,這給中職藝術設計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選擇。微課、幕課、反轉課堂等形式,也為學生藝術設計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料和學習工具。因此在中職藝術設計教育中要合理調度和利用現有網絡設備,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投入,引入全新數碼技術、數字化信息技術、虛擬模擬技術等,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開放的探索精神。學生掌握了更多的計算機技術,才能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優勢。
4.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挖掘潛能
一方面,針對中職生生源問題,多數學生在進入中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習時并無專業基礎,而且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時從最基礎的專業知識開始教學,而且教學內容還需要體現趣味性。專業教師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深入挖掘他們的潛能。正是由于學生在藝術設計方面的空白,才使其具備更高的可塑性。在具體教學中,可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藝術設計展、舉行藝術設計專家講座、參與藝術設計應用競賽等,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
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要發揮藝術設計課程的創造性,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教學方法比如優秀作品欣賞與臨摹、作品改編、訓練聯想與想象等。
5.加強藝術設計學科建設,適應市場發展
一是加強中職藝術設計學科建設,充分發揮中職教育自身的優勢,完善課程體系建設,藝術設計課程設置要具有針對性,要突出“新、短、專、快”的特色,專業課分階段強化,反復鞏固,使學生能夠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識。
二是樹立中職品牌和特色意識,突出職業藝術設計教育的特色,打造具有實力的藝術設計專業。結合中職生現狀,注重藝術設計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緊密聯系新社會形態下的市場需求。此外,在教學實踐中,學校要增加實踐內容的教學,把藝術設計與數字化、網絡化結合起來,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
三是針對當前市場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中職生藝術設計基礎較差、繪畫技能匱乏等特點,在教學設置中盡可能要求學生用計算機技術解決藝術設計問題,利用計算機技術上的優勢來緩解繪畫基礎上的缺失。中職藝術設計教育要加強教學中的市場化,順應市場的需求,在教學體系上與市場接軌,在教學方法上與時代接軌,在教學內容上與企業需求接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黃雄輝.中職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等職業教育,2010(6)
[2]李娟.中職學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美術教育研究,2013(9)
[3]賈陸.中職學校構建有效藝術設計教學體系的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3(12)
(作者單位:深圳市攜創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