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梅
摘要: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極為關鍵性的作用,而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屏障,也可以說是支撐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即農業保險。但是從目前情況分析,農業保險發展逐漸顯現出困境,這對于農業長期發展非常不利,因而必須對其給予高度關注,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解決措施,以促進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文章重點闡述了農業保險發展困境的經濟學因素,并且從中獲取農業保險發展困境的主要因素,根據現狀提出優化農業保險發展的創新思路,以期改善當前困境。
關鍵詞:農業保險;發展困境;經濟學分析
伴隨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農業的重視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然而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屏障卻出現了萎縮的情況,表現極強的高保費與極高的賠付率,限制農業保險發揮自身的功能性。文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探究農業保險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困境的主要因素,從我國國情出發,吸收外來經驗,確定我國農業保險模式,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發展能夠獲得更好的成效,謹以此為之后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一、農業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主導產業,而農業保險則是保障農業發展的有效屏障,但是從現狀分析來看,我國農業發展出現一定的困境,從而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難以發揮自身的作用性。作為極具潛力市場,農業保險在我國具有極強的推廣度,然而事實卻不盡然,目前我國農業保險處于停滯不前的現狀,而且出現日益萎縮的局面,具體表現為高保費、高賠付率,這使得農業保險經營受到一定的阻礙,導致農業保險發展前景極為堪憂。農業保險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史,自從農業保險業務開通以來,其自身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基于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基本上都是經由國家財政兜底,保險公司對此考慮甚少,特別是在成本與盈虧方面更甚,按照不同地區的實際需求,開設不同種植及養殖保險。由于國家政策的改變,商業保險公司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對于農業保險結構予以調整,從而導致農業保險發展受阻。根據數據研究顯示,我國農業保險收入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而與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業受災情況卻日益突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有更嚴重的趨勢,因而必須對農業保險的未來發展予以重視。
二、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形成的經濟學分析
(一)高保費影響投保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困境能夠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而農業保險之所以會出現阻礙,主要是因為高保費率限制,從而導致投保日益減少。如果農戶都屬于理性人,他們對于自己農作物了解比較全面,或是對牲畜也了解頗多,按照當地地理以及氣候變化規律,繼而能夠了解即將面臨的風險,從某種層面來說能夠預期損失概率。上述比例必然是低于保險費率,這主要是因為保險費率自身涵蓋的內容,不僅僅存在經驗損失概率,還囊括風險系數、管理費用等。而針對保險公司來說,其經驗損失費概率則超出保險標的預期值,且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高額管理費用率,也是提升保險費率的重要途徑。根據研究顯示,部分區域農作物險種費率超出9%~10%,這對于現階段的農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對于他們而言屬于沉重的負擔。預期損失概率越低,那就意味著投保人繳納的保險越低,其所能承受的費用率也就很低。極高農業險率對于損失率極低的投保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二)農業保險逆選擇
所謂保險逆選擇,也就是在同一保險業務中,無法對最高及最低風險進行甄別時,就會按照統一費率實施承保,而對于高風險者來說,他們基本上會選擇全額投保,但是對于低風險者而言,他們會選擇低額投保,甚至是放棄投保,低風險者相對來說人數較少,也由此造成投保事件概率差別比較突出,按照保險契約,針對損失支付賠償也隨之增多,也就增加平常損失。農業保險中,無論是植物、畜牧,還是水產或是林業,保險標的與所處區域及氣候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由于管理水平差異性,從而致使個體風險迥異,最終形成差異較大風險水平,這不僅僅是高低兩類,且無法統一損失概率,保險公司無法獲取到真正的損失,只能是依靠以往的經驗予以計算費率。正因為如此,預期損失概率低于費率的相關低風險者,他們不足額投保,甚至是不投保,而反之則全額投保,這直接導致實際損失概率超出費率,由此形成極高的賠付率,繼而產生虧損。為了平衡收入,保險人員會增加費率,而針對于新費率來說,促使之前的高風險者發生變化,成為低風險者,投保人數也隨之減少,風險相對更為集中,賠付率更高,虧損更大,最終形成虧損,并且自此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三)管理人員素質相對較差
農業保險發展困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人員素質相對較差,由于國內農業保險業務處于長期壟斷地位,導致其他保險機構不存在競爭壓力,無法提升管理效率,壟斷帶來的直接弊端就是低效率,不僅是在業務開展方面,而且在條款制定方面都顯現出發展弊端。具體表現為如下幾點:首先,風險過于集中,風險單位相對較少。從現狀分析,我國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水平不一,且保險市場成熟度較低。針對風險極高農戶,他們更傾向于投保,比如沿海、臨河及荒漠等,這些區域是自然災害的高發區,保險比較容易展開,而針對風險相對較低的農戶,他們的預期損失概率低于投保費率,就會選擇少投保,或是直接不投保,導致農村保險業務難以有效開展。其次,保險金額低,保險責任范圍較小。為了避免道德風險,健全保險人的責任意識,基本就會將保險金額限定在保險標范疇,然而目前農業保險金額保險標價值是60%~80%之間,甚至更低,從而導致農戶不愿投保。
三、農業保險改革創新研究
(一)拓展農業保險領域,降低逆選擇
針對農業保險存在的困境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應對,以避免農業保險自身的價值性越來越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并且簽訂協議,然后交由商業保險公司,讓其代理農業險;其次,針對經營農業保險相對較好的區域,比如上海、黑龍江等,成立專業性保險公司;再次,設置農業相互保險機構;最后,地方財政允許前提下,成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積極引進全新技術及管理經驗,并且同時成立外資或是合資保險公司。從整體角度分析,只有打破壟斷機制,提供各種優惠策略,積極引導資本類型財產保險,這樣才能促使農業保險領域的發展更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費用,減少保險費率,解決高保費。除此之外,還需構建專業評估機構,由此能夠對農業保險標予以有效甄別,在條款中實施無賠款優待等政策,從而降低逆選擇造成的弊端。借助教育與宣傳,擬定配套農業政策,這樣才能讓低風險者參與投保,增加風險單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分攤風險損失,形成規模效益。endprint
(二)提供政策支持,適當減免稅收
政府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機構應發揮自身的功能性作用,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降低農業發展的限制。從另外一個層面分析,財政補貼具體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其一,農業保險補貼;其二,對外經營主體補貼。從目前情況分析,農業保險試點實施地區,地方財政都發揮了極為關鍵性的作用,對農民采取直接保費補貼。而針對中央財政補貼,基本上是用于經營主體構建農業保險基金,或是購買再保險等,從而保證其經營的長久性。國家對農業保險業務給予最大支持,不僅免去營業稅,同時減免所得稅,積極引導保險公司拓展農險業務。所減免稅收,直接進入到專業農業保險基金,這筆資金可以用作農業大災之后的補償。除此之外,針對相關農業金融機構來說,針對參加保險農戶,給予信貸支持;而對于經營農業保險公司,一旦其出現流動資金不足,這樣的融資需求可以獲得適當額度無息貸款,或是低息貸款。保險公司充分利用農村金融機構,從而銷售保險產品。
(三)政府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地方政府在農業保險發展過程中應當發揮自身的職能,并且進行適當的宏觀調控,對于農業保險投保人,向其提供適當保險津貼,這樣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刺激農業保險需求。作為準公共物品,農業保險購買與消費,是具有自身的外部特征,如果農民需要支付全部的農業保險,對于他們而言將是巨大的經濟負擔,難以承受。特別是當前我國農民收入相對較低,保費對于他們而言確實是沉重的負擔,而且費率過高勢必會導致農業保險需求不斷遞減,所以政府必須對農業保險給予適當的補貼,減輕農民負擔。根據我國國情發展的需要,篩選合理農業保險模式。根據以往的調研顯示,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最好是以政策與市場并行,開展農業保險,還需要實行政策性保險,同時將商業性保險相結合,自愿保險及強制相融合。此外,還應該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商業保險在農業保險中占據大部分比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財力雄厚,業務經濟豐富,從而能夠降低監管與經營成本,防止出現機構重設的弊端。
四、結語
總體來說,農業保險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屏障作用,但是從實際反饋克制,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弊端越來越突顯,從而導致農業保險發展前景堪憂。文章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并根據現狀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革策略,以期促使農業保險發展能夠逐漸擺脫困境。
參考文獻:
[1]李燕.廣西農業保險發展困境的經濟學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5).
[2]李詩源,劉尚榮.欠發達地區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及對策——以青海省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1(08).
[3]姜斐然.淺析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1(05).
[4]肖珊.新疆農業保險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5(02).
[5]屈波.河南農業保險發展困境及對策[J].時代金融(下旬),2014(10).
[6]郭艷嬌,王志丹,翟璐.遼寧省大宗種植作物農業保險發展困境的實證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7]黃亞林.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問題認識與對策探析[J].南方農村,2014(07).
[8]賈達文.政策性農業保險面臨困境及對策探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作者單位:武隆雙河鎮人民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