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榮
摘 要:本文通過對職業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學現狀的深入分析,從解決問題入手,提出了轉變觀念,結合實際需要,大膽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措施,積極推進文化基礎課改革,開創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特色之路。
關鍵詞:職業院校 文化基礎課 改革與探索
文化基礎課是職業院校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內容,是職業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綜合職業素養的重任,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職業院校要想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文化基礎課必須成為專業課的基石。在職業院校轟轟烈烈地進行專業課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文化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緊跟上專業課改革的步伐,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保持與專業課的教學改革協調一致,更好地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技能人才服務。
一、職業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定位有偏差
在企業急需高素質、高技能新型人才的形勢下,傳統文化基礎課教育教學理念仍然停留在文化課是文化課,專業課是專業課,兩者“各自為政”的狀態,文化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嚴重脫節,使其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越來越弱化,導致文化基礎課陷入可有可無的境地,甚至有的學校一度想把這些課程砍掉。
2.教學落后,學生厭學
教學內容老舊、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形式單一是傳統文化基礎課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受這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學生對當前文化基礎課設置的滿意度較低,學習普遍缺乏興趣,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也消耗了教師寶貴的精力。
3.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一是數學、物理、英語等課程的內容與專業課結合不緊密,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心理素質、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客觀方面以及在團隊精神、敬業精神等主觀意識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欠缺,學生綜合職業素養亟待提高。而文化基礎課傳統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的另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培養功能的缺失,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偏差,因此培養的學生既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真正需求,也不能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上現象的存在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又導致了教育教學質量止步不前。因此,文化基礎課改革勢在必行。
二、職業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探索
1.轉變觀念,樹立為專業課教學服務的理念
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首要的是觀念的轉變,主管部門、主要領導要旗幟鮮明地樹立為專業課服務的理念,擺正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圍繞專業需要、學生需要、企業需要開設課程;要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打破傳統固有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頂端設計、大膽改革,賦予文化基礎課改革更多的亮點、特色。
2.結合實際需要,大膽改革教學內容
文化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要把數學、物理、英語等課程恰當地融入到專業課中,專業課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對教材進行合理設計與編寫。二是可以把語文、德育、禮儀、心理健康、職業指導等課程,本著多元整合、整體優化的原則,打破傳統課程體系,重新構建適應社會及用人單位需求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在這方面,筆者學校的基礎課教學改革團隊通過近幾年的大膽嘗試及探索,開發了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教育課程體系,編寫了《自我管理能力訓練》《職業溝通能力訓練》《團隊合作能力訓練》《職場禮儀訓練》《心理健康訓練》等一系列教材,并探索了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幾年的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認可,有效促進了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的提高。
3.借鑒工學一體教學模式,大膽改革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差、興趣低等現象,專業課通過積極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教育系列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借鑒了專業課的工學一體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能力訓練與培養,把學習內容提煉成一個個 “工作任務”,通過課堂設立的情境或真實的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讓學生親身感悟和體驗學習內容,使其在“做中學,學中做”,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得到較大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工程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