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發現,那些最焦慮、最具嫉妒心和最喜怒無常,且長期承受壓力的女性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要比這些特性得分最低的女性高出一倍。
研究者將神經過敏癥定義為容易悲傷和展現出焦慮、嫉妒或喜怒無常的性格特征。具有這種性格類型的人更容易表現出內疚、憤怒、嫉妒、擔憂和消沉。在所有接受分析的女性中,容易悲傷和退縮的女性患阿爾茨海默癥的風險最高。她們中有四分之一患上這種疾病,而那些外向且不易悲傷的女性只有13%的人患病。
每天走路幾公里能降低患癌風險
科技的進步讓生活越來越方便,人也同時在變懶。每天開車上下班,有電梯就不爬樓梯,有座位便不愿起身……然而,來自英國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只要步行1英里(約1.6公里),患癌死亡風險就能降50%。
預防乳腺癌。法國一項涉及400萬女性的研究顯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快走1小時都能使患乳腺癌風險降12%。另有研究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每周僅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低14%。
降低患腸癌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走路1小時,可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風險。專家分析說,這或許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關。
防患胰腺癌。美國《讀者文摘》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飯后散步30分鐘,可使患胰腺癌風險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熱量過剩有關,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熱量。
抵抗前列腺癌。美國加州大學針對1455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后發現,快走能明顯延緩前列腺癌的惡化,每周只需快走3小時,癌癥惡化程度比不運動的人降低57%。原因在于走路可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平。
略微發福有益健康長壽
圣路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身體脂肪組織分泌的酶NAMPT,會控制腦部活力,以及腦部對缺乏食物的反應。研究人員因此斷定,身體脂肪可能有某種最理想的標準,以使腦部老化和長壽控制中心發揮最大的功能。
主持研究的今井真一郎教授說,他們還不知道這種標準高低,或每個人的標準是否不同,可是至少對老鼠進行的實驗顯示,如果脂肪分泌的NAMPT不足,腦部下視丘可能無法維持必要的能量。下視丘對管制體溫、睡眠周期、血壓、口渴和食欲等生理機能非常重要。以前的研究已顯示體重略微超重,對維持生命有好處,而新的發現或許可以解釋個中原因。
今井說:“上了年紀后稍微有點發福的人,通常健康問題較少。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這些人通常死亡率較低,可是我們的研究顯示如果身體沒有最理想的脂肪含量,會影響腦部控制新陳代謝和老化的重要部分。”以前的研究發現NAMPT對制造細胞燃料NAD非常重要。新的研究顯示,脂肪組織無法分泌NAMPT的老鼠,脂肪組織能量銳減。肝臟和肌肉等其他組織不會受影響,可是這些老鼠的下視丘能量很低,體能活動也較少。
相形之下,NAMPT分泌量高的老鼠,體能更活躍,而且短暫禁食對這些老鼠似乎沒有什么影響。研究人員也發現,為NAMPT分泌量低的老鼠注射這種酶制造的催化物質NMN,可以暫時提高這些老鼠的體力活動,而今井正研究NMN是否可能用以對付與老化有關的疾病。
他猜測脂肪組織發出的NAMPT訊號,尤其是對禁食的反應,可能扮演生存機制功能。他說,在野外如果得不到食物,不能坐以待斃,因此腦部與脂肪組織合作,激活生存機制,促使人活動以保持活力。endprint